延安文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亚萍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延安时期 延安文艺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全民抗战
摘 要:延安时期是指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离开延安这一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时期,同时也是延安文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使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建设。延安文艺工作者是指1935-1948年生活在延安等抗日根据地,并主要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进行文艺创作的文化人。以丁玲、周立波、冼星海、塞克、贺绿汀、何其芳、艾青、柯仲平、吕骥、沙克夫、钟敬之、彦涵、古元等为代表。他们是联系党和人民关系的桥梁,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民族解放和复兴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自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延安文艺工作者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课题的要求,响应全民抗战的革命主题,积极投身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中去。他们深入社会实践,努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响应抗战要求,号召全民抗战;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推动群众文艺运动,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历史的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出,延安文艺工作者之所以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是因为他们坚持“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文艺观,坚持政治与艺术相统一的创作观,将丰富的文艺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在实现改造自己和改造艺术的过程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中国化,因此,也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提高了边区工农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引领了边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方向,推动了边区文艺的繁荣发展。 回顾历史,认真总结延安文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文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