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收藏
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乌饭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     者:姚士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健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乌饭树 化学成分 抗氧化 

摘      要: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我国南北地均产,主产西南和华南,其树叶具有耐寒、抗疲劳、抗贫血、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重结晶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等分离方法对乌饭树叶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手段,鉴定出3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1)、三十一烷(hentriantane,2)、赤杨酮(glutinone,3)、木栓酮(friedelin,4)、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5)、羽扇豆醇(lupe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熊果酸(ursolic acid,9)、东莨菪素(scopoletin,10)、反式对羟基桂皮酸(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11)、柯伊利素(chrysoeriol,12)、芹菜素(apigenin,13)、山奈酚(kaempferol,14)、山楂酸(maslinic acid,15)、科罗索酸(corosolicacid,16)、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oleanolic acid,1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oic acid,18)、蔷薇酸(euscaphic acid,19)、胡萝卜苷(daucosterol,20)、咖啡酸(caffeic acid,21)、异荭草苷(isoorientin,22)、荭草苷(orientin,23)、牡荆苷(vitexin,24)、异牡荆苷(isovitexin,2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26)、异槲皮苷(isoquerecitrin,27)、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pyranoside,28)、槲皮素(quceritin,29)、木犀草素(luteolin,30)。其中化合物1、3、6、15、16、17、18、19、20、25、27为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以咖啡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东莨菪素、牡荆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山奈酚和柯伊利素为对照品,应用UHPLC-Q-TOF/MS分析新鲜乌饭树叶和干乌饭树叶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鉴定出17个化合物,乌饭树叶中主要为黄酮和三萜类成分,其中绿原酸、咖啡酸乙酯、铁冬青酸和委陵菜酸未在此次化学分离中获得。不同提取物的成分对比表明,新鲜乌饭树叶中存在热不稳定性成分。 在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对乌饭树叶进行抗氧化作用研究,测定不同比例溶剂提取物和树脂洗脱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50%乙醇提取物的50%乙醇洗脱部分(Ⅲ-Ⅱ)抗氧化活性最强。考察Ⅲ-Ⅱ对溴酸钾诱导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肾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肾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预先口服5天剂量为8mg·kg-1Ⅲ-Ⅱ可以显著改善KBrO导致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改善应激状态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尚未发现其剂量依赖性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Ⅲ-Ⅱ进行初步分析,以分离得到的黄酮作为对照品,测得该部分中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柯依利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12.6%、11.4%、1.3%和1.5%,结合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可能是乌饭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