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及其意义 收藏
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及其意义

民国(1927-1937)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的呈现及其意义

作     者:徐若楠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念然;彭松乔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4[教育学] 

主      题:民国(1927-1937) 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化 

摘      要:民国是我国新旧更替的特殊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转折期。探索和研究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状况对中国语文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民国教育的发展与定型期1927年—1937年期间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呈现出的儿童化特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国具有代表性的《开明国语课本》、《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生活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老课本进行分析、评介,试图从中得到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有益启示。 本文章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述问题的提出,分析有关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概念做出界定。通过民国老课本的“一热与现今语文教材的“一冷现象的对比突出民国教材儿童化的优势。 第二部分概述民国1927—1937年的教育背景,简述这一时期民国的教育方针、大纲及教育思想背景,并针对民国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的组织与选编做简要的梳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侧重于个案分析,详述民国1927—1937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化特色的呈现,如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采用儿童文学的文本形式,关注儿童生活及世界,激发儿童想象力,进而达到发现儿童、吸引儿童、贴近儿童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 第四部分是基于老课本集中体现的儿童化特点,主要探析民国1927—1937年小学语文教材这一特点所具有的意义。民国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材摆脱古代私塾蒙学读物影响,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产物,其既具有传统意义,又含有现代诉求。 第五部分主要总结民国这一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儿童化经验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及建设的借鉴意义。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建设应该从儿童出发处理教材,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而且要注意教材在内容上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也要注重教材的多元文化融合。 第六部分结语,对课题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以灵活的方式呈现,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进而完善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体系,最终实现儿童教育对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