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贵州省毕节市农村贫困研究 收藏
贵州省毕节市农村贫困研究

贵州省毕节市农村贫困研究

作     者:唐毓懋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德林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主      题:农村贫困 反贫困 路径分析 对策建议 

摘      要:贫困作为世界各国学者、专家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个研究课题,其成果不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更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理论支撑和实际保障。贫困问题不仅仅是毕节市农村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的内涵及界定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贫困的成因及反贫困的模式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毕节市曾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经过20多年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和发达城市相比,整体经济水平差距大,农村生活水平还很落后。据统计,2010年毕节市农村的贫困人口15.05万,古总人口的10.6%,主要集中在偏远、交通不便的高海拔山区。农村人均纯收入3605元,远远低于毕节地区及贵州省的收入水平,更是落后与其他发达城市。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及其他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推进,毕节市农村发展较为快速,贫困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贫困的表现形式也逐渐转变。 贫困不但阻碍了农村全面发展进程,更是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提高。因此,对毕节市农村部分贫困住户进行调杏,分析农户收入状况及生活特征,寻找到新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反贫困路径分析及政策建议,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提高及保持社会稳定都极具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毕节市农村的贫困成因概括起来有:超生致贫、病残致贫、建房致贫、子女教育致贫、自然灾害致贫、消费不合理致贫及生态环境致贫、制度因素致贫等。 不同的农村贫困地区生活习惯、生态环境及经济水平不同,导致贫困的成因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着差异。在反贫困的路径选择中,不但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农户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导致农村贫困的成因,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反贫困路径。主要包括:调动农户主观能动性发展农村经济;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扶贫成果,加强后继管理。从而捉出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建议,包括:调整反贫困战略,合理确定贫困标准;完善反贫困法律法规,转变扶贫观念;加大扶贫力度:重点转向异地扶贫;控制人口数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创新扶贫模式,改变扶贫方式;完善并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