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中语用缓和模糊策略研究 ——基于曹禺戏剧人物对话的分析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中华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摘 要:语用缓和是一种语言现象,主要表现为说话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修饰来降低话语的驱使性、强加性,或尽可能减少对交际双方人际关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达到调节话语双方的言语活动,实现人际和谐的目的。在人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利用语用缓和可以降低某一话语或事件所引起的对抗或负面效应,减少面子威胁、矛盾冲突等交际风险发生的可能。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说话者实现语用缓和交际目的的重要表达手段。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理论、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等能够从理论上对语用缓和模糊策略的应用做出合理地阐释。说话者在言语交际中可以利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模糊句式中的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含蓄否定句和比喻、借代、双关、反语、婉曲等辞格手段的模糊语言的表达方式达到语用缓和的交际效果。会话中说话者采用语用缓和模糊策略,通过顺应各种语境因素和相关社会规约,运用面子理论中的正面面子与负面面子原则以及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能够收到人际交往中调节气氛、缓解矛盾、劝解说服、引导应答以及移情的语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