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子夜》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 收藏
《子夜》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

《子夜》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

作     者:李巧智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中山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现代性 子夜 现代性追求 现代性缺失 

摘      要:《子夜》自1933年出版以来,始终备受广大读者喜爱。瞿秋白甚至将《子夜》出版的1933年称为“子夜年。《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和先锋性的集中代表,其现代质素有诸多表现,因此将《子夜》纳入到现代性分析的框架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在细致梳理《子夜》的基础上,用“现代性理论来阐释《子夜》中所体现的现代性追求及多重缺失。并将其纳入到一个反思性的视野当中去分析、考量,即回应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反思这一话语,从而发现其新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对现代性理论的阐释及对《子夜》写作背景和目的总述。现代性理论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个分支。本文主要应用的是启蒙现代性理论。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发展不同于西方国家,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这也使中国现代性的建设历程尤为艰辛。因此,用现代性观点来研究《子夜》是很有必要的。 茅盾能够创作出《子夜》这样大规模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绝非偶然。这一方面源自茅盾长期以来复杂的社会经历及其擅于观察各阶层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则是与左联“创作优秀长篇的号召有关。 本文的第二章是对《子夜》中体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作以论述。《子夜》作为3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现代都市小说之一,其现代性特质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无论是从作品的创作思想主题还是从《子夜》的人物塑造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子夜》中的主要人物吴荪甫、赵伯韬、冯云卿等人的命运历程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目。主要阐述了《子夜》所体现的现代性追求。《子夜》的故事主线是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来写的,茅盾意在通过吴荪甫事业的失败来说明中国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事实。本章共分四小节,第一节主要阐述吴荪甫的现代性追求。吴荪甫是留学欧美,拥有资产阶级骑士精神的民族资本家,他不同于其他只盯住金钱利益的资本家,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本小节分别从他实业救国的理想、对西方现代社会规范的认同及建设中国现代性工程几方面来论述吴荪甫的现代性追求,当然,《子夜》中所体现的对现代性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吴荪甫一人,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他们的生活选择都表现出了一种现代性特征,虽然这种现代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带有许多蒙昧和被奴役的成分,但这样的“现代性选择本身仍然值得研究和讨论。 第四章同样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子夜》中所体现的现代性缺失。《子夜》所体现的现代性缺失也正是现代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缺失。以吴荪甫为例,虽然他抱定实业救国的理想,并始终为之不懈努力,但他最后的公债惨败也恰恰说明了许多问题。吴荪甫的现代性追求面临多方阻碍,一方面农民革命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必定日益增多,而这种需求也必然会加深资产阶级对农村的剥削和掠夺,而当剥削日益加重直至一定强度时,就必然会引发农民的反抗和革命,《子夜》中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正是这种矛盾与对抗的集中表现。除此之外,《子夜》所体现的现代性缺失还包括国民政府对吴荪甫等民族资本家支持力度的薄弱。同时,现代管理人才的缺失以及吴荪甫家人之间的隔阂也是造成吴荪甫现代性追求失败的原因。在此种缺失之外,《子夜》的现代性缺失当然也包括茅盾自身创作上的缺失,本章主要从阶级立场限制、主题先行的弊病等几方面阐述茅盾创作上的缺失。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四章,从多个方面来阐述《子夜》所体现的现代性追求及追求背后的多重缺失,并以此反思《子夜》这部作品的得失利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