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同浸泡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陶明星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完全浸泡式教学方法 部分浸泡式教学方法 可理解性输入
摘 要:自从丛指出中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母语文化的导入,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运用完全沉浸式的教学方法,然而学生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那么完全浸泡与部分浸泡式教学方法哪种更有利于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母语文化的教学?本文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为理论基础,分别运用完全沉浸式和部分沉浸式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重阳节)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对象为广西一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61名学生。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探究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哪一种方法在英语课堂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更有效,并究其原因。本研究采用SPSS19.0数据处理系统对两个组的即时后测与延时后测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以及Wilcoxon 检验。实验数据表明:(1)在即时后测中,组1(采用部分浸泡式教学法)和组2(采用完全浸泡式教学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sig=0.0020.05;(2)在延时后测中,组1和组2成绩有显著性差异,sig=0.0040.05。说明与完全浸泡式教学法相比,部分浸泡式教学法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记忆文化内涵词和专有名词。(3)对比同组的即使后测和延时后测发现,无论组1还是组2,两次后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sig=0.0000.05。表明对于学生的记忆保持,这两种方法没有太大差别,两个组都遗忘了大部分的文化知识点。通过访谈发现,原因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消极、兴趣不高,且第二组学生获得的“可理解性输入不多。本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时,应选择相适应的浸泡方式且适当减少目标语浸泡时间以增加可理解性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