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学导师制的功能开发及其实现路径 收藏
中学导师制的功能开发及其实现路径

中学导师制的功能开发及其实现路径

作     者:张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孔祥利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中学导师制 功能开发 支撑体系 实现路径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实施了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多样化的选课制度与弹性化的学分管理,强调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大容量的班级授课制还无法取消,实行小班教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即当前的教育现状并不能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成熟的实施环境,笔者认为,在应试教育基础上搞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中学导师制能为新课改培育良好的土壤。 对于教育,我们缺乏的不是理想和憧憬,而是条件和实践的方案。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在部分地方的学校实行中学导师制,到目前为止,有的学校已经总结出经验,并推广到该地区的中小学校,这为中学的教育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将中学导师制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本人从当今学校的教育现状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指导,具体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研究法等,充分利用图书馆书籍资料、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电子网络资源等,同时结合自己在新疆巴州蒙中实习时参加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的经历展开论述,从中学导师制涉及的三个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中学导师制的功能,关注中学导师制的价值生成,并建构中学导师制的实现路径,以提高中学导师制的实效性。希望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同时也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传递给那些正在为中学导师制而一筹莫展,或是对中学导师制比较感兴趣,但还未亲自实践的中学。 全文分为6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言明中学导师制的选题缘由,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并阐述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约定,然后主要从哲学、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分析实施中学导师制的理论依据,阐述中学导师制的内涵、本质、价值等基本问题。第三章从中学导师制涉及的主体:学生、教师、学校等角度,阐述中学导师制的服务功能、人文功能、辐射功能,并表明对待中学导师制功能的辩证态度。第四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新疆库尔勒市巴州蒙中实习时参加“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的经历及其他中学实行导师制的实践状况,归纳中学导师制的实施探索状况,主要包括:成功的试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第五章主要从学校层面分析中学导师制的支持系统,包括基本理念、组织形式和师生评价体系。第六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愿不愿意去做、“知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知不知道如何去做、“做不做得到等方面建构中学导师制的实现路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从主体间性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中学导师制的存在是合理的;第二,从中学导师制所涉及的三个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阐述中学导师制的服务功能、人文功能和辐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表明对待中学导师制功能的辩证态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