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论 ——以新生代六位女作家为例 收藏
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论 ——以新生代六位女作家为例

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论 ——以新生代六位女作家为例

作     者:王肖燕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顾广梅;张勇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新生代女作家 个人化写作 干预现实 聚焦女性 底层民间 市场 身体 

摘      要:1990年代可谓是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的黄金时代,无论其小说创作,还是文学的批评跟踪,均呈现出繁盛的态势。新世纪语境中,新生代女作家依旧进行着小说创作,并在不断的文本实践中再次把“个人化写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个人化写作有了新的写作面貌,不再是1990年代拘囿在女性私人空间的写作,而有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更灵活的写作形式,更多变的写作语言等。总之,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选取了六位备受学界关注的新生代女作家,林白、陈染、徐坤、海男、卫慧、棉棉,通过她们的小说创作,从1990年代、新世纪两大时间段来考察“个人化写作概况,揭示新世纪“个人化写作的新变,并从整体视域评估其写作价值。笔者在文本细读基础上,运用精神分析等相关理论,在对比对照中以期对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有更全面深刻的分析。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介绍新生代女作家小说研究现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小说作品,现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个人化写作研究、“身体写作研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大范围研究命题重复化,小说跟踪批评滞后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1990年代“个人化写作再阐释。实质上,19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是在两种写作支脉的互相拉锯中向前推进:一种聚焦女性私人空间,扎根于作家亲身经验,代表作家如林白、陈染、卫慧、棉棉;另一种注重干预现实,始终秉持着独立思考的文学批判精神,解剖、批判一切集体主流之变体,代表作家如徐坤。“个人化写作在两种价值相反的文本实践中,呈现出丰富的价值意义。1990年代末,两种写作陷入困境,实质上,女作家面临的均是女性自我与外部现实平衡的问题。第二章:新世纪“个人化写作新变。新世纪语境中,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发生流变,呈现出更开放、包容的写作姿态。第一节主要论述走向女性自我与现实共融的“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两条支脉的“个人化写作实质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新世纪初,女作家深处写作困境,逐渐意识到另一写作支脉的优势,尝试在小说创作中吸取其经验,以此走出困境。第二节主要论述走向底层民间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的“个人化写作显现出决然的写作姿态,它试图告别过去,另辟写作蹊径,最终打破了“个人化写作聚焦于女性私人空间的神话,实现了写作主体、空间、语言等多层面的嬗变。第三节主要论述走向市场的“个人化写作。“个人化写作走向市场,逐渐把市场利润、大众审美作为写作风向标,大到主题内容,小到题目、封皮版面设计,“个人化写作完全沦为一种公众性暴露。第三章:评估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的价值。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尤其是其写作的“流变,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是否为当下写作提供动力、新的写作资源,这值得我们思考。第一节主要围绕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进行阐释。女性身体是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的基点,“个人化写作的每一次突围,女性自我价值的每一次确认,都与其有着重要关系,这也是其价值所在,为当下提供了一种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的写作范式。第二节主要围绕女性生存之痛进行阐释。新生代女作家发现了女性存在的更多可能性,并揭示出其女性存在的悖论,丰富了女性书写的主题。第三节主要分析“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与市场后的价值难局。市场、底层民间虽激活了“个人化写作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论文突破了现有研究固化的框架,从1990年代、新世纪两个时间段审视新生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研究视域更为完整。发掘出1990年代沉没已久的另一“个人化写作支脉——干预现实、批判集体主流之变体的写作,揭示出新世纪女作家“个人化写作的流变,这有着较大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