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诗学理论研究 收藏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诗学理论研究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诗学理论研究

作     者:王圣瑶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迎新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德国浪漫主义 施莱格尔 浪漫诗 

摘      要: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声势浩大。研究浪漫主义,不可不关注德国,德国是浪漫主义的故乡,浪漫主义在这里极具特色。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也称耶拿派,是指以耶拿为中心,以施莱格尔兄弟、施莱尔马赫、诺瓦利斯、蒂克等为代表人物,以《雅典娜神殿》为主要刊物的浪漫主义流派。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最早的实践者,耶拿派成员们为德国浪漫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施莱格尔的贡献最为突出。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立法者,施莱格尔为浪漫派制定了一系列的哲学、美学纲领,对浪漫主义运动及其后的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弗·施莱格尔的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他的理论主张出发来研究整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弗·施莱格尔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件,比如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封建王朝复辟、德国古典哲学的兴盛、浪漫派的兴衰等等,他本人也经历了从新教改宗天主教的信仰转变,因此他的思想也就经历了种种变化,十分复杂,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为后人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其思想所具有的复杂、矛盾的特点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究竟。本文从弗·施莱格尔的理论出发,试图理清他的浪漫诗理论,并以他的理论为切入点,来认识整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一种文学运动,一种文学理论的产生必然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也会受到那个时代的哲学和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一章就从这个角度入手,论述了弗·施莱格尔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一节探究其历史背景,其中包括德国尚未统一的现实,法国大革命后德国、法国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德国文艺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第二节探究理论基础,主要指出费希特的知识学和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第三节论述了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是狂飙突进运动和歌德、席勒二人的影响。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首先进行了对艺术思维的反思,在理性思维之外,为诗性思维确立了合理的地位。第二章第一节指出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区别,并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揭示诗性思维的内涵。第二节论述了这种诗性思维所具有的神性特征。第三节论述了诗性思维的实现形式,这种实现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更表现为通过诗性思维去实现一种诗化人生。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还为浪漫诗建立了新的美学标准。第三章就论述了在他的浪漫主义美学体系中,浪漫诗所具有的本体论的独特内涵。第一节通过对施莱格尔个人思想转变历程的梳理指出浪漫诗所具有的无限性。第二节指出浪漫诗是渐进的总汇诗。第三节通过对浪漫主义批评的特殊形式即断片的论述说明浪漫诗所具有的自由性。第四章从具体的文学实践出发,指出施莱格尔的艺术创作主张。第一节论述了浪漫诗的创作原则——反讽。第二节论述了浪漫诗创作动力——想象力。第三节论述了浪漫诗独特体裁——长篇小说。第四节论述了浪漫诗的独特视角,尤其是施莱格尔等人对于印度文化的强烈兴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