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收藏
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作     者:张楠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志国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      题:股份支付 委托代理理论 行权条件 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摘      要: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发布时,我国企业应用股份支付经验还很少,如今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份支付业务激增,实务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看到股份支付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我国上市公司在执行股份支付准则时会计处理方法不一,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同时十年来,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市动荡,现阶段新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创新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股份支付准则。股份支付涉及费用,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对股份支付不当的会计处理规定将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对股份支付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界定股份支付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和最新修订的进展,而后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和现状分析,总结归纳了股份支付确认、计量和披露实务中的问题,剖析了股份支付准则背后的逻辑,并借鉴美国会计准则,有针对性的就我国会计准则中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修订建议。根据现行准则中的定义,狭义的股份支付就是企业通常所说的股权激励,由于股权激励是股份支付的主要形式,受资料和经验所限,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股份支付业务角度研究股份支付的会计问题。本文认为目前股份支付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股份支付结算工具变化多样,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不论从金融负债与权益的区分上,还是从公允价值的计量上都更为复杂,给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新问题;二是股份支付涉及费用,这导致企业在应用和处理股份支付时可能存有其他目的,也就是说股权激励计划不仅可能促使管理层操纵利润以达到行权目的,而且还可能沦为管理层迎合投资者和操纵利润的工具。要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会计准则应当明确股份支付中关键时点的定义,规定采用前置摊销法分摊费用,避免企业刻意利用股份支付延迟费用确认或平滑利润;同时应当更新股份支付的确认方法,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因为权益工具的价格波动过大,与其他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相比,会计准则还应坚持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对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计量,并明确三种行权条件在期权计量模型假设中的地位,藉此帮助企业理解并灵活应用新型结算工具的具体计量方法;同时我国应健全股份支付的披露,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股份支付效果的报告,这在理论上这有助于弥补治理结构上的漏洞,实践中避免该项业务出现诸多问题,方便投资者和政府监督。本文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分析了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方法的基本问题,抓住了股份支付准则中的关键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建议。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份支付披露数据不完善,本文在实证证据方面还存在不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