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教育选择偏差与政府应对 ——基于中国证据的分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力波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摘 要: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政策也是一国政府关键的核心政策之一。研究教育问题,长远来说能够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带来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经济收益。中国目前有1.28亿贫困人口,研究教育问题,就必须关注贫困家庭的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目前,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非优化的情况,由于全社会整体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水平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有,第一,低收入家庭大多居住在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因此教学设施差、教育水平低下。第二,由于城市生活教育成本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教育水平偏低。第三,低收入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低,存在思维短视,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及以上的教育)给子女带来的长期影响。尤其严重的是,教育差距的扩大可能进一步固化或强化经济上的差距乃至各类社会差距。此外,中国教育现状还存在农村大学生比例偏低,家庭教育支出占比高以及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过低的问题。在理论部分,本文提出了贫困家庭倾向于选择偏低的教育水平之假设,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关于家庭子女教育均衡选择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教育选择的微观机制,希望由此能说明低收入家庭为何选择了一个从社会最优角度而言偏低的子女教育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了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相互影响、相互锁定的微观机制,希望由此能说明低收入家庭的“贫困陷阱。在实证部分,本文选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重庆)数据,将教育差距作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以教育差距为内生变量,收入差距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估计。接着,我们建立以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以及教育差距为内生变量的联立方程组,并对联立方程子做最小二乘(3SLS)估计。通过两项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正相关,并且随着经济增长,教育差距随之扩大。本文还研究了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运作,联邦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由助学金、助学贷款、税收优惠以及勤工助学组成。通过借鉴美国高校资助体系的经验,以及基于本文理论和实证部分的研究的结论,我们对中国政府教育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进一步优化政府对贫困生的补贴政策,提高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控制调整大学学费;完善贫困生评定系统,当贫困生家庭收入低于测算标准,则免除其教育费用,或者,按比例随家庭收入的水平进行免除;借鉴美国税收优惠政策,给社会机构或个人对非营利性院校的捐赠以税收优惠;为机构或个人建立与贫困生的联系,搭建贫困生捐助的第三方平台;介入学生贷款制度,为学生借贷提供担保,承担学生毕业工作后实际收入可能低于社会预期收入的风险,以此激励商业银行参与学生贷款,并降低贷款的拖欠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