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 收藏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

作     者:左莉娜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毕凌岚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90705[农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农学] 

主      题:廊道 生物多样性 物质空间 空间模式 

摘      要:生态廊道,经多学科领域的互动交叉研究,发展至今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理论体系。正是在关注廊道理论对人类物质空间发展的积极作用下,近年来以“廊道为主题的建设在我国各大城市掀起热潮。然而,经实践项目调研后反馈,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迫切需求的生态效能更多的被以“人为价值取向的功能所取代。诚然面对城市这样一个高度复合化的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化是空间建设的必然需求,但自然子系统的安全是保证社会、经济子系统稳定、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面对目前急剧城市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蔓延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城乡规划领域互动联系的廊道被一致认为是缓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控制廊道在物质空间中生态效能的发挥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分析廊道生物保护功能的发挥机制与空间结构形态的互动关系为基础,掌握生物多样性规律作用于物质实体空间系统的演进机制,构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且与城乡物质空间整合的生态廊道系统,为廊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论文写作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梳理廊道的发展历程和国内现状,明确研究的思路、内容、目标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建构生态廊道的系统认识。了解廊道类型、结构形态;以廊道的功能类型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同时分析国内外的建设实践活动,了解廊道功能与结构的互动机制以及在空间建设中的规律:确定廊道研究的两大基础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城乡物质空间规划建设理论。 第三章,建构生物多样性规律在物质实体空间系统的演进机制。生物多样性理论,重点探讨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中的食物链理论、关键种理论、生态位理论,建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层级性规律,提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程度与空间规模具有直接关系;景观多样性理论,重点研究景观格局、尺度效应与多样性及物质空间的作用规律,初步建构廊道、多样性、物质空间的关联;城乡物质空间规划理论,了解人类物质空间演进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建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乡物质空间规律,提出生态系统的层级规律与城乡物质空间固有的层级特征是相一致的。 第四章,建构廊道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及物质空间的互动规律。明确廊道系统构建对物质空间的意义以及构建的原则;以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物质空间层面的层级规律为支撑,提出廊道系统在物质空间中“区域-次区域-城市-城市分区层级模式:重点对影响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规模进行设计,不同层级的廊道对应不同的宽度;以此为基础整合廊道系统在物质空间中的布局模式,并与城乡规划领域相结合提出空间控制原则。 第五章,以郫县县域为物质空间载体,论证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廊道系统空间模式在物质空间整合的控制原则及操作细则,最终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且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系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