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II多态性与ACS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姚震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三亚黎族 LDLR基因 PvuⅡ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
摘 要: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组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患,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CS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形成,血管内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生继发病理改变,导致管腔狭窄、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介导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细胞内降解,对于维持血浆脂蛋白代谢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LDLR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平衡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在细胞的表达、数量及功能异常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LDLR基因与LDLR细胞表达密切相关,LDLR基因位点突变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示AC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LDLR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目前,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ACS发病的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海南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ACS发病分子机制上的关系,明确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同地区的汉族人群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是否对血脂代谢有影响。从而为三亚黎族人群ACS发病、治疗及预防的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依据。 方法在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选取ACS住院患者97例(其中黎族37例,汉族6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96例(其中黎族48例,汉族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经询问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种族、家族史、居住地、吸烟、饮酒和文化程度等。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等。于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10ml,其中非抗凝血6ml用于检测血脂、血糖及心肌酶等,4m1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K2EDTA)抗凝,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等方法检测LDLR基因15内含子PvuⅡ位点的多态性,最后所有资料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①AC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比较, ACS组腰围、吸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ACS组等位基因P2频率12.4%,对照组1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所选样本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③ACS组汉族患者等位基因P2频率11.7%,黎族组13.7%,健康对照组汉族人等位基因P2频率16.7%,黎族组22.9%,两组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尸0.05)。④汉族ACS组LDLR基因Pvu Ⅱ等位基因P2频率显著低于黎族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黎族患者血脂水平与汉族基本一致(P0.05),健康对照组黎族TC、TG、LDL-C及Lp(a)与汉族基本一致(P0.05),黎族HDL-C、apoAI、apoAI/apoB等水平显著高于汉族(P0.05)。⑦三亚地区人群ACS发病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CS组与对照组比较腰围、吸烟、HDL-C、LDL-C、基因型等5项因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腰围,OR=2.832,95%CI(1.039,7.721);吸烟,OR=4.891,95%CI(1.286,18.597); LDL-C, OR=6.797,95%C/(1.704,27.102); HDL-C,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