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域OCT诊断近视眼患者玻璃体后脱离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钟敬祥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医学]
摘 要: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是指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近视眼的PVD较为多见。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 LASIK)用于近视矫治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开展,LASIK手术是否存在对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影响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的优点。本课题拟通过傅里叶域OCT研究近视眼患者的PVD发生情况以及LASIK手术与PVD的关系。 本文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近视眼患者的早期玻璃体后脱离 目的:评估近视眼患者早期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37例(73眼)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患者采用OCT及眼部B超检查,观察其PVD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OCT显示早期PVD发生率为47.9%,而B超未显示PV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发生早期PVD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年龄组近视眼患者部分性PVD发生率高,鼻上象限最多见。女性可能是发生早期PVD的危险因素。OCT是目前诊断早期PVD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PVD的发生情况。 方法:对37例(73眼)在我院行LASIK矫治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患者采用OCT及眼部B超检查,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第10天、第1、第3个月的PVD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中没有发现新发生的PVD及原有PVD的扩大,未观察到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视网膜裂孔等眼后段并发症。 结论:LASIK手术不会明显导致PVD。LASIK手术前后用OCT动态监测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有助于及时发现PVD及其他病变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