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孟昭清
授予年度:2005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1[农学-果树学]
摘 要:为探讨桃树短枝型新品种的生理机制和丰产优质原理,本研究以超红短枝为试材,以普通型品种早红珠为对照,对生物学性状、经济学性状、遗传稳定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技术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 1 经高接和多代嫁接后,其主要生物学、经济学性状及主要物候期与变异母株均无显著差异,性状遗传稳定。 2 与对照相比,超红短枝树冠较紧凑,新梢短、粗壮、节间短(仅为早红珠的2/3),停长早。叶片大而厚,叶绿素含量高。成花早,成花易。果实扁园形,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大30g左右。果顶圆、深凹。果皮较厚,较耐贮运。 花期比早红珠晚2天,果实发育期55天左右。树势健壮,结果部位外移慢。中短枝比例高,占88%以上。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白花结实率达48%。 3 干旱条件下,超红短枝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一直高于对照。说明超红短枝在干旱条件下,有较强的生理适应性。 4 超红短枝虽有较强的自花结实能力,但以春艳、曙光、丹墨等品种为授粉树,坐果率更高。 PBO对提高超红短枝的坐果、产量、单果重和控制新梢生长均有良好的效果。以200倍,每年喷用2—3遍为佳。 超红短枝的需冷量为450小时左右。 5 利用超红短枝高接后,恢复树冠快,第二年可大量结果,第三年恢复丰产。适于高密度栽植,当年可形成丰产的群体结构,第二年可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