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的研究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俊凯;姚善军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就业增收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面向农民的微观信息化服务,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开展面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宏观信息服务,有利于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民生产、农产品销售和转移就业环境,特别是通过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网站,可以提高农业行政工作的透明度,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各种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既能加强对政府的沟通,又能更有效地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战略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的速度,缩短城乡间的差距;借助通讯技术,可以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水平,必须深化农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注重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赤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国内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经验。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论证了赤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着重从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市政府职能的发挥,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育和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了赤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从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服务体系、调整信息推广手段、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