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收藏
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作     者:姜亦瑶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振宗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放射性肺损伤 博来霉素肺损伤 右全肺照射 双肺照射 

摘      要:目的:肺损伤是由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致的肺部的急性或慢性损伤过程,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在研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模型主要是利用博来霉素所构建的肺损伤模型,虽然该方法简单易行,但该模型和放射性损伤的的机理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可能矛盾。本实验为准确对比放射性肺损伤与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的病理差异,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制作了博来霉素肺损伤模型及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通过CT及病理学观察分析了博来霉素肺损伤与慢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特点,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中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探讨建立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右全肺照射组、双肺照射组和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实验动物,采用经气管注射博来霉素,照射组按SAD定角等中心照射技术照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右全肺照射组照射剂量为40Gy,双肺照射组照射剂量为30Gy,依据放射剂量公式计算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第1、2、4、8、12、16周分别行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照射4周内,右全肺照射组及双肺照射组均有实验动物死亡,博来霉素组无动物死亡。右全肺照射组出现放射性肺损伤较早,发生率较高,CT及病理学检查符合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后8周—12周CT可见毛玻璃样征象,斑片状及纤维索条影,病理学检查示肺泡壁增厚呈纤维化改变。博来霉素组肺损伤约在注射博来霉素后2周后出现,CT可见片状阴影及纤维索条状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肺大泡及局灶纤维化形成,以支气管及大血管周围为主。4-12周CT可见广泛纤维索条状改变,病理学检查示广泛肺纤维化及肺大泡形成,部分肺不张。结论: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按SAD定角等中心照射技术建立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在单侧肺照射剂量为40GY,双侧肺剂量为30GY的模型中,可以明确观察到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存在差异,不适宜应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