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成藏特征研究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成藏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成藏特征研究

作     者:付胜楠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路俊刚;陈世加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储层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摘      要: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的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期为湖盆发展的全盛时期,属浅湖—深湖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一套优质的烃源岩。一直以来,长7都被作为烃源岩层,随着致密油勘探的发展,在长7多口井获高产工业油流,其储层物性普遍较差,属于典型的致密油。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层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不同层位烃源岩生烃特征及其油气来源、成藏期次、成藏时间、成藏动力和运移通道,建立致密油成藏模式,明确了该区油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该区储层碎屑组成中长石含量最高,石英次之;填隙物含量较高,主要包括高岭石、水云母、绿泥石和铁方解石等。粒度较细,以细砂岩为主,分选较好,次棱角状磨圆,孔隙式胶结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少量的晶间孔和微裂隙,孔喉细小。长7整体储层孔隙度主要为6%-12%,渗透率主要为(0.05-0.3)×10-μm2,其中长72的储层物性好于长71。 该区长73、长72和长71均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油源除长73外,长72和长71源岩也供烃。该区原油及储层抽提物成熟度基本一致,储层显微荧光以黄绿色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频率分布呈单峰,表明其为一期成藏的产物,并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明确该区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油气成藏的动力主要为欠压实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和生烃增压,连片叠置发育的砂体和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区油气成藏模式包括两种,分别为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成藏。 根据目前勘探成果,长72油气富集程度明显好于长71,安边—武家卯子地区勘探效果最好,而王洼子—新安边相对较差。研究认为,长72储层上下存在的厚层泥岩均可向储层供烃,长72储层油源更为充足;而长71储层出现砂泥互层现象,其底部存在一套厚度较小但相对连续的泥岩,本身生烃能力较弱,却阻碍长72、长73源岩产物向长71储层供烃,制约长71储层的油气来源,这是造成长71油藏规模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长72物性好于长71,且长72砂体平面分布范围宽,为原油短距离侧向运移提供了条件,其厚度、连通性及垂向叠置特征都好于长71,也有利于原油的垂向运移并成藏,这也是造成长72勘探效果好于长71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高产井、低产井的特征进行对比,发现高产井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好,泥岩厚度大,油源充足,源储距离较近且无隔层的特征;而低产井或无显示井则表现出储层物性普遍较差,泥岩厚度小,或者泥岩厚度大,但存在隔层阻挡原油成藏的现象。长7以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为主。总的来说,油藏分布特征主要由烃源岩的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源储接触关系等因素控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