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支架置入术后VEGF表达与血管正性重构的关系以及不同支架对V... 收藏
支架置入术后VEGF表达与血管正性重构的关系以及不同支架对VEGF、...

支架置入术后VEGF表达与血管正性重构的关系以及不同支架对VEGF、MAC表达的影响

作     者:李嘉丽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钱菊英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正性重构 裸支架 永久涂层药物支架 生物可吸收涂层药物支架 无涂层药物支架 

摘      要: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手段,而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如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晚期支架贴壁不良以及冠状动脉瘤形成等情况,以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更是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由于晚期支架贴壁不良(late stent malapposition, LSM)以及冠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CAA)形成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对于LSM及CAA的发生机制仍未明晾,有研究指出LSM以及CAA可能为一病变的连续过程,且可能与血管局部出现正性重构(vascular positive remodeling, VPR)有关,而目前针对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血管重构方面的相关研究仍然不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个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许多血管病变以及肿瘤性疾病中参与了血管重构的过程,但VEGF是否参与了支架术后的血管重构尚不清楚。另外,有研究发现LSM与CAA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的发生率高于置入裸支架者,可能与支架上药物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有关,也可能为其载药涂层的存在导致血管壁炎症有关,但其具体原因仍然尚未明确。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VEGF与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管正性重构的关系,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支架置入后血管壁表达VEGF及巨噬细胞抗体(MAC)的差异,探讨支架类型影响血管发生正性重构趋势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通过高脂饮食8周以及球囊拉伤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随机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 BMS)、永久涂层西罗莫司药物支架(durable polymer sirolimus-eluting stent, DPS)、生物可吸收涂层西罗莫司药物支架(biodegradablepolymer sirolimus-eluting stent, BDS)以及无涂层西罗莫司药物支架(polymer-free sirolimus-eluting stent, PFS)。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8周行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 IVUS)了解血管重构的情况。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材支架置入段髂动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髂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巨噬细胞抗体(MAC)的表达。 结果: 1)在术后8周,实验中53只动物中有17只出现了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正性重构(VPR)。对比VPR者与非正性重构(NVPR)者其血管壁的VEGF表达有明显差异(VPR:28.53±6.66%;NVPR:19.74±3.57%;P0.05)。但对比各个支架组的△EEM-CSA, DPS组(0.86±0.38mm2)及BDS组(0.67±0.41mm2)分别与BMS组(-0.51±0.54 mm2)及PFS组(0.05±0.27 mm2)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出现VPR者的△EEM-CSA,亦以DPS-VPR组(2.47±0.35)2及BDS-VPR组(2.59±0.37)mm2分别与BMS-VPR组(0.96±0.45)mm2与PFS-VPR组(1.63±0.24)mm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对比各支架组的VEGF表达,DPS组(30.45±9.57%)及BDS组(25.74±5.35%)分别与BMS组(21.11±4.3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