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血压负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收藏
血压负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压负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     者:李杨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长清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血压 血压负荷 颈动脉硬化 

摘      要:研究背景与目的: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存在相关性已有较多文献证实,但多为研究偶测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1]。偶测血压对患者真实血压的反应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例如测量者水平、白大褂高血压、服药的规律性、血压控制情况等,对真实血压的反应存在局限。动态血压在临床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可以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到血压波动情况、昼夜节律、晨峰血压等,对指导临床工作很有意义[2]。本临床研究通过收集病人的动态血压指标,探讨病人血压负荷与颈部粥样硬化(CIMT增厚或颈部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包括血压负荷及平均血压)、吸烟饮酒史、代谢指标、HBP病程、血压控制情况,彩超测定CIMT、颈动脉斑块性质等。血压负荷分为3个等级(0~10%,10~40%,40%以上),CIMT大于1mm记为增厚,斑块性质分为无斑块、硬斑、混合斑、软斑。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负荷与CIMT增厚、血压负荷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结果:(1)白昼SBPL(10-40%)是白昼SBPL(0-10%)造成CIMT增厚的6.68倍(OR:6.68,95%CI:1.22~36.46),白昼SBPL(40%)较白昼SBPL(0-10%)造成CIMT明显增厚(OR:133,95%CI:13~1335),CIMT增厚与白昼SBPL存在相关性,将一般情况、代谢因素、既往病史、服药史等相关变量带入模型一起分析仍能得出同样结论。即白昼SBPL越重CIMT增厚越明显。(2)CIMT增厚除与白昼SBPL明显相关,还与脑卒中病史、总胆固醇水平、降压药服用史、降脂药服用史存在相关性(P0.05)。(3)同时考虑代谢、吸烟等相关影响因素后,斑块性质与血压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中老年人的CIMT增厚与白昼SBPL存在正相关,白昼SBPL越重颈动脉硬化越重,白昼SBPL是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2)CIMT增厚与脑卒中病史、总胆固醇水平、降压药、降脂药服用史也存在关联性,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规律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是预防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3)中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压负荷未见明显相关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