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 收藏
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

银屑病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外周血相比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

作     者:孟维维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晓明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10[医学] 

主      题:银屑病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抑制因子 

摘      要: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内外因素失衡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尽管目前对许多触发银屑病发生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免疫异常不仅涉及T淋巴细胞,而且其它多种血细胞如B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甚至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及活性异常均参与银屑病发病,由于所有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国内学者首先提出骨髓的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但对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的生物学特性及由其分化来的骨髓基质细胞所组成的造血微环境是否存在异常罕见报道。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BMSC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TNF-α水平,及IFN-γ,TNF-α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病程的关系,试图探讨银屑病患者BMSC有无异常,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及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法得到BMSC,镜下观察BMSC形态,密度,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表面抗原,MTT法绘出生长曲线。设立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培养上清,骨髓上清液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水平,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银屑病外周血,骨髓IFN-γ,TNF-α水平与PASI评分和病程之间进行相关分析(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 结果:正常对照和银屑病患者BMSC原代细胞在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银屑病组骨髓细胞贴壁晚,融合速度慢,培养时间长。传代后细胞形态没有显示出差异。经鉴定两者BMSC细胞表面CD29表达均为阳性,CD34,CD45表达均为阴性。从生长曲线上可以看出,银屑病患者BMSC P2代第4d起较正常对照表现出较低的增殖活性。与正常人相对照,银屑病外周血血浆,PBMC培养上清,骨髓上清液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水平明显升高,而TNF-α除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没有差异(P0.05),在其余三组中的水平都较对照组升高。 结论: 1银屑病患者BMSC细胞显示出较低的增殖活性,BMSC的形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2银屑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造血抑制因子IFN-γ,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3银屑病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与外周血细胞分泌异常细胞因子有关。 4银屑病外周血,骨髓中IFN-γ,TNF-α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与病程没有相关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