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复方QC抗感染研究 收藏
复方QC抗感染研究

复方QC抗感染研究

作     者:彭丽园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盛山;覃仁安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复方QC提取物 提取工艺 评价方法 工艺优化 

摘      要:目的筛选出最佳中药抗感染复方QC,为防治感染性疾病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利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复方NZ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6种常见致病菌产生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建立药效学评价方法,筛选出最佳抗感染中药复方QC。(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复方QC的化学评价方法,对复方QC提取方法、溶媒、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进行考察;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复方QC最佳提取工艺,综合评价指标成分Q转移率、提取物的药效以及生产成本,优化复方QC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建立复方QC指标成分Q定性鉴别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QC中指标成分Q含量。结果(1)初筛得出结果:复方QC、QC2、QC3最大抑菌环直径可达19mm,最小抑菌环直径为8mm,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复筛得到抗感染最佳方为复方QC,对上述6种致病菌的MIC分别为:3.13mg/m L、3.13mg/m L、3.13mg/m L、12.5mg/m L、6.25mg/m L、6.25mg/m L。(2)复方QC提取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在289nm,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结果RSD值均小于2%。溶媒选择的试验中确定溶媒Ⅳ为提取复方QC的最适溶媒,并确定复方中指标成分Q最大含量为83.79mg/g。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复方药材粉碎过40目筛,加溶媒Ⅳ回流提取3次,每次45min,每次加入的溶媒用量均为12倍。经过改良将提取工艺中每次加入的溶媒用量减少为10倍、8倍、6倍。比较试验中,用正交最佳制备工艺和改良工艺提取复方QC得到的提取物中指标成分Q转移率分别为92.89%、91.63%,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均为0.391mg/m L,对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781mg/m L,对大肠杆菌MIC均为1.56mg/m L。(3)以正丁醇-三氯甲烷-甲醇(4:4:3)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对照品溶液点样量为1μL,供试品溶液点样量为5μL,提取物在此展开条件下展开斑点清晰,Rf值适中,该方式简便、灵敏。(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0.1%磷酸溶液、乙腈;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250,5μm);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检测器:DAD;分析时间:20min;流速:1m L/min。改良工艺提取物用HPLC法测得指标成分含转移率为90.40%,紫外测定转移率为91.41%;药效作用分别为: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0.391mg/m L,对金色葡萄球菌弧菌的MIC为0.781mg/m 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56mg/m L。结论本课题优选出的复方QC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采用改良工艺提取得到的指标成分Q的转移率最大,可稳定在91%左右,可为今后开发新的抗感染中药提供实验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