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平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翻译就是用最自然贴切的目的语再现源语的内容(EugeneA. Nida1982:12)。然而,翻译绝不仅是两种文字符号的转换,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文化的交流,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更是如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文化因素及其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中外文学翻译的难点,也是长期以来备受翻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化因素的处理常常让译者颇费心思。其常用的两种策略是异化和归化。所谓异化,就是接受外来文化或外国化,使译文更加偏向于原文,让读者向原作靠拢。其目的是尽量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要通过这种移植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和文化;所谓归化,就是改造外来文化,就是本民族化、本土化。其在理论上把语言看作是交际的工具,实践中要使译文通顺,要让译文读起来像是读母语的创作,就是要把文化因素的差异尽量缩小,追求译文的通顺自然(丁树德,2005:30)。译者在翻译中占有主体性地位,不同的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翻译目的也不一样,因此会选择相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本文通过对比《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发现译者的主体性对于译文的产生作用明显,而建立在不同的理解和目的上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因此具有合理性。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该部分简单介绍论文的概要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关于《红楼梦》中文化翻译的研究。 第二章分析和讨论了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应当遵循的原则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第三章讨论了《红楼梦》中的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翻译难点。 第四章是实例研究,比较《红楼梦》的两个英语译本中的文化翻译,探讨译者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影响的原因。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