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徽淮南大通煤矿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收藏
安徽淮南大通煤矿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安徽淮南大通煤矿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作     者:张雨曲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东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废弃煤矿 生态修复 植物配置 生物多样性 

摘      要:安徽淮南大通煤矿废弃矿区生态恢复建立了修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范例,可以作为煤矿矿区生态修复的模式和标准,也可以作为其它生态修复的参考。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检验和完善了修复理论和方法。本文研究了人为干扰下亚热带-温带过渡区植被的恢复状况,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本文结合其他法规确立了修复的原则,包括修复要遵循自然规律,修复后的系统要具有独立性,能够满足多重生态效益,适合适当消费者生存,修复以当地物种优先等。本项目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不同环境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对修复的重点区域煤矸石区先覆土,后用最大多样性法结合物种框架法进行植被修复,对沉降坑区因势利导,进行水体修复和地形、植被改造,建立湿地生态环境。 大通废弃矿区的土壤营养成分测定表明,矿区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严重缺乏,部分样点速效钾缺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的区域有较大差别,湿地较丰富,煤矸石区和化学污染区差。 调查表明淮南市有维管植物97科232属363种,大通矿区有维管植物72科140属235种。区系分析表明淮南市植物具有广域性,温带分布种占主导地位,热带植物属和世界广布属占有重要地位。另外栽培植物占有重要地位。淮南植被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了246种配置植物。 本项目利用了天然种质资源库和人工种质资源库,天然种质资源库包括土壤种子库和野生苗木,人工种质资源库包括野外种质资源库和苗圃。土壤种子库研究表明,聚积有大量种子的表土和湿地底泥都是良好的土壤种源。使用于修复都能达到良好效果。在种质资源选用中特别注意了固氮植物,本次选择了豆科固氮植物25种,非豆科固氮植物4种用于煤矸石修复。 在修复的结果方面,修复区共引种植物113种,其中包括草本植物25种,增加了矿区的物种多样性。修复后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增加,如原来的煤矸石、污染土壤等环境Simpson指数由原来的0增加到修复后的0.4左右,利用盖度和分盖度测得的Simpson指数升高到0.6左右。对栽培的植物的生长状况测定表明,大多植物适应环境,说明植物配置较为合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