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京黑猪肉质性状的研究及其背最长肌转录组差异分析 收藏
北京黑猪肉质性状的研究及其背最长肌转录组差异分析

北京黑猪肉质性状的研究及其背最长肌转录组差异分析

作     者:武群清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生强;王立贤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主      题:北京黑猪 肉质性状 屠宰日龄 能量水平 转录组测序 

摘      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肉的消费观念从量转向质,日益下降的猪肉品质与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给养猪生产者提供了新的方向。猪肉品质主要受遗传、营养、屠宰日龄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本实验以北京黑猪为实验材料,探索北京黑猪的体重、背膘、部分肉质性状以及脂肪酸组分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初步确定北京黑猪的最佳屠宰日龄;通过分析不同能量水平日粮饲喂的北京黑猪肉质差异,探索能量水平对北京黑猪体重、背膘和部分肉质性状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同时,对60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的北京黑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不同日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不同发育阶段北京黑猪背最长肌中转录水平的整体变化,为不同发育阶段北京黑猪相关性状的变化提供分子依据。通过对60d、120d、180d、210d、240d、270d和300d的北京黑猪体重、背膘、部分肉质性状以及脂肪酸组分的研究发现,随日龄的增加,北京黑猪的背膘、体重、肌内脂肪和肉色a*(红度)有增大的趋势,剪切力有下降的趋势;对脂肪酸含量(mg/g)的影响表现为:随日龄的增加,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体上为上升的趋势,240d后变化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基本稳定;对脂肪酸比例的影响表现为:随日龄的增加,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因此,随日龄的增加,北京黑猪的肉品质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改善肌内脂肪、肉色和脂肪酸组分为主要目标,兼顾其他因素,初步确定北京黑猪的最佳屠宰日龄为240d。通过对不同能量水平日粮饲喂的北京黑猪体重、背膘、部分肉质性状以及脂肪酸组分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低能量组猪的pH(24h)显著降低,24h滴水损失和肉色L显著升高,其他性状如终末体重和肌内脂肪等差异不显著,其中背膘有下降的趋势(P0.05),剪切力有增大的趋势(P0.05);实验中能量水平对脂肪酸含量和比例的影响均为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总体上,低能量水平日粮不利于北京黑猪肉品质的改善。通过对60d、120d和180d北京黑猪背最长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60d与120d相比,共有15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2个基因在60d时显著低表达,887个基因在60d时显著高表达;60d与180d相比,共有299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50个基因在60d时显著低表达,1647个基因在60d时显著高表达;120d与180d相比,共有19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44个基因在120d时显著低表达,1064个基因在120d时显著高表达。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了参与免疫疾病等途径外,还参与了许多脂肪性状相关的信号通路,如AMPK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