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研究 收藏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研究

绵马贯众化学成分研究

作     者:邓国彤(Joe Deng)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志滨;冯淡开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绵马贯众 化学成分 石膏样小孢子菌 

摘      要: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有小毒,具有治疗风热头痛,温毒发斑,疮疡肿毒的功效,临床上常见绵马贯众单方或复方用于治疗癌症肿瘤、流感病毒、真菌原虫感染等疾病,已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据文献报道,绵马贯众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对普通类真菌和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尚未发现有利用绵马贯众进行抗皮肤浅部真菌研究的报道。本实验室对其同属植物的研究经验显示,该属植物中含有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皮肤浅部真菌活性的作用,因此,本论文拟对绵马贯众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再利用分离所得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皮肤浅部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进行初步的抑菌作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对绵马贯众的石油醚提取液采取反复柱层析硅胶色谱和凝胶色谱,以及半自动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分离,再利用理化常数测定、显色反应和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结构解析;为了初步研究绵马贯众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抑菌效果,本论文采取了M38-A3微量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2、3、4和5号间苯三酚化合物进行石膏样小孢子菌抑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显色反应和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出16个化合物,其中8个间苯三酚类,分别为(2)AemulinBB,(3)绵马贯众素ABBA(Dryocrassin ABBA),(4)绵马酸ABA(Filixic acid ABA),(5)Aspidinol B,(11)白绵马素AP(Albaspidin AP),(12)绵马酸ABB(Filixic acid ABB),(13)Phloropyron BB,(15)Dryofragin;三萜类4个,分别为(6)胆甾-4烯-3醇(Cholesta-4-en-3-ol),(7)Chalina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Friedelan-3,4-lactona;苯丙素类1个,(8)西瑞香素(Daphnoretin);其它类3个,分别为(1)(8-hydroxymethylen)-trieicosanyl acetate,(9)L-threosphinganin和(16)1-Chlorotetradecane-2-ol。通过M38-A3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2、3、4和5进行石膏样小孢子菌。结果显示:对于石膏样小孢子菌,化合物2的MIC为35μg/m L,其余的均为48.75μg/mL。结论:分离所得的1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5,6,7,8,9,13,14,15和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5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文通过对绵马贯众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