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肺动脉带瓣管道瓣膜功能评估与改进 收藏
肺动脉带瓣管道瓣膜功能评估与改进

肺动脉带瓣管道瓣膜功能评估与改进

作     者:袁浩泳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忠仕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牛颈静脉 瓣膜 反流 厚度 

摘      要:目的:评估牛颈静脉管壁厚度、瓣窦高度对去细胞光氧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抗反流性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抗反流性能的改进方法,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制备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自制压力控制系统模拟肺动脉血流,测量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直径及30秒内逆行、顺行灌注量,计算膨胀率及反流率,评估反流程度。根据管壁厚度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为三组:A、O.40-0.60mm;B.0.60-0.80mm;***,n=6。根据瓣窦高度将BJVC分为三组:A、0.8cm;B、0.9cm;C、1.0cm,n=6。压力条件设置为:10mmHg、20mmHg、30mmHg、40mmHg、50mmHg以及模拟动脉搏动六个条件,其中模拟动脉搏动时将高压控制在40mmHg,低压控制在10mmHg,使其尽可能接近人体肺动脉压力。对比不同管壁厚度、不同瓣窦高度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扩张、反流量,探索管壁厚度、瓣窦高度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抗反流性能的影响。采用涤纶心血管修补材料包绕加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瓣环,安装瓣环固定装置,设置两个实验组:A、未安装瓣环固定装置组;B、安装瓣环固定装置组。比较两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扩张程度及反流量,研究该装置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抗反流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的管径、反流量均随压力的增高而增大。根据管壁厚度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为三组:A、0.40-0.60mm;B.0.60-0.80mm;C、0.80-1.00mm。A组膨胀最为明显,在10mmHg时已达18.89%,而C组扩张程度最轻,在50mmHg时为19.89%。反流量方面,A组反流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A、B两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10mmHg条件时反流率便已经超过5%,C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反流率则在40mmHg以上的压力条件下才超过5%。 根据瓣窦高度将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为三组:A、0.8cm;B、0.9cm;C、1.0cm。反流量方面,A组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A、B两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20mmHg以上的压力条件下其反流率均超过5%,C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30mmHg以上的压力条件下反流率超过5%;50mmHg条件下,A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反流率超过30%,B组BJVC在50mmHg条件下的反流率超过20%,C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50mmHg条件下的反流率低于10%。瓣窦高度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扩张无限制作用,各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直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肺动脉瓣环固定装置仅能限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瓣环部位承压后扩张,对其他部位的扩张无限制作用。安装瓣环固定装置组(B组)的30秒内反流量明显低于未安装瓣环固定组(A组),A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承压后反流率在10mmHg条件时便超过5%,B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各个压力条件下反流率均低于3%。比较不同管壁厚度、不同瓣窦高度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安装肺动脉瓣环固定装置前后的反流量,发现该装置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抗反流性能的提升受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自身解剖特点的影响极小。 结论:1、去细胞光氧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抗反流性能与管壁厚度、瓣窦高度均存在密切关系,管壁厚度、瓣窦高度越大的BJVC抗反流性能越好。2、肺动脉瓣环固定装置能有效减少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反流量,且这种作用受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本身解剖结构缺陷的影响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