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风险及治理模式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伟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 题:产业集群 集群竞争力 集群风险 集群风险治理 网络化
摘 要:本文以集群发展中的风险为分析的切入点,首先对产业集群传统理论作了梳理和回顾,对其优势的来源作了归纳,并由此梳理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指出,产业集群传统的优势来源主要是自然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分工和创新等,但这些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和新经济的发展,逐渐丧失了其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原有理论不能解释的困惑,如要素价格的提高和产业集群化的矛盾等。基于出现的种种困惑,作者从集群风险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内外风险研究的分析比较,结合我国集群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了集群风险和集群竞争力二者的关系,集群风险和集群风险治理二者的关系,深入分析了集群风险对集群竞争力的破坏机理和风险的主要表现,认为集群风险是导致产业集群率落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集群风险,如何进行集群风险治理。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源的分析,结合现实中不同集群发展的不同绩效,试图从风险角度对集群的发展脉络做一个梳理。从产业集群风险的不同分类入手,系统梳理了现有的风险研究成果,基于集群风险的产生途径、破坏机理、主要表现,由此自然引出了集群风险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剖析集群风险,作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梳理清楚集群风险的不同类型,并基于不同的类型来制定不同的治理对策,才是集群风险治理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效率为标准,大胆借鉴了集群治理的现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一个产业集群风险的三维风险治理架构:微观治理——模块化生产方式、中观治理——价值链治理、宏观治理——网络治理。模块化生产方式主要是基于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内部风险,如创新惰性、规模不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矛盾等;网络治理主要是基于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风险,如经济周期性风险和一国的政策性风险;而价值链治理方式介于二者之间,主要是针对集群本身作为产业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三者互相补充,构成了产业集群风险治理的一个完整框架,为下一章我国集群风险的治理提供了一个思路。 本文以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可持续为落脚点,以集群风险的治理为基本途径,根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对其特征作了梳理。作者认为,我国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在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这都导致了我国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风险很大而抗风险能力不足。作者结合前述的三维治理框架,对于我国产业集群的治理趋势作了初步展望。认为,由创业型向创新型、分工型向模块型、静态优势向动态优势、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等是我国产业集群未来的治理发展趋势,而这正是上述三种治理模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这几种治理模式不是万能的,其在具体集群发展中仍需要根据各个集群的不同类型灵活应用;这种分析方式也仍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本文仅在于提供一个思路。 最后,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论文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仅限于理论层面,实证分析不足;分析集群风险的角度不够全面,对集群的风险和治理如何一一对应等方面分析的不够深入等等。还请各位老师做出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