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扶余油田中38区块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收藏
扶余油田中38区块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扶余油田中38区块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作     者:陈雷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望水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主      题:吉林油田 杨大城子油层 储层构型 单河道砂体 点坝 剩余油分布 

摘      要:近些年来,很多油田已经进入双高开采阶段,但是采收率一直不高,但是剩余油还是相对富集。剩余油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特征是由于储层构型(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着地下流体流动,因此急切的需要对地下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重点解剖和研究。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中3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曲流河内部构型进行深入解剖。在综合分析油藏的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的油藏地质及其开发特点,充分运用地质学综合分析技术、单砂体精细刻画等现代油藏描述的技术和方法,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以计算机分析技术为手段,对扶余曲流河储层构型进行深入解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曲流河储层内部构型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为: (1)依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对研究区内184口井进行了小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将研究区的目的层段细分为6个砂组,15个小层。研究区构造上呈东北高西南低。 (2)通过沉积背景、重矿物分析等分析手段,确定研究区物源方向主要是来自西南向。在确定杨大城子油层是曲流河沉积环境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河床、堤岸、河漫沉积亚相,并进一步细分出边滩、天然堤、河床滞留、决口扇、溢岸砂、河漫滩和河漫沼泽和河漫湖泊沉积微相。 (3)在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将该区储层构型划分了八个级次,主要研究的是三到六级的储层构型,从小层内的复合河道到点坝砂体内的侧积体都进行了深入的解剖。 (4)提出了一套全面识别废弃河道、确定单一河道大小及单一河道划分的研究方法,在复合河道砂体内部,采用河道切叠模式与岩性界面识别技术识别单河道砂体规模,采用废弃面及对子井技术识别点坝规模,并在单河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的精细刻画与表征。 (5)储油层单一侧积体横向沉积模式和点坝侧积体沉积迭加样式是在精细解剖点坝体沉积机制、垂向层序、侧积体的类型与组成的基础上建立的。提出了一套识别点坝及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点坝是在研究了废弃河道形态、砂体厚度趋势及垂向层序的基础上来识别,从而应用经验公式概念模型、小井距资料确定侧积体、侧积层规模及产状,指导点坝内部构型分析。 (6)在储层构型识别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论文研究中的3-6级的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后期油田的精细化开采指明的方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