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民俗因子文学价值解析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吕书宝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摘 要:本文以民俗文化作为切入点,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楚辞》中蕴含的民俗因子,通过这些民俗因子文学特质、文本表述功用等方面的探析,对它们在体现《楚辞》文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客体品味提升方面的作用,作一些探索性的、意在抛砖引玉的评价。 荆楚大地是一方神奇的土壤,孕育着独具地域特色的南方文化。远古氏族祝融芈姓与三苗等周围少数民族融合后,在楚地上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上古时代的民俗,尤其是宗教、祭祀、神话、巫术等因子在楚地有较好的保留。巫风之盛,对楚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流淌着中原文化血液的楚民族,在经过原生态民俗的同化后,主体民族性格突显,文学特色个性张扬。这些都足以引发我们对《楚辞》文本中民俗因子存在方式的关注。 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明《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考察民俗因子产生的社会环境,并将《楚辞》蕴含的民俗因子作简要划分,归为生活习俗、信仰民俗两个类别;第二部分对《楚辞》民俗因子的文学特质进行界定,提炼民俗因子所蕴含的楚民族精神内核、审美趋向、价值取向;第三部分论述民俗因子对《楚辞》文学表述所产生的作用,初步认为民俗因子的艺术化运用,对于《楚辞》语言充实、题材借鉴、内蕴扩展等方面都有催化作用,特别是对楚辞体体制的形成有突出贡献;第四部分是基于第二、三部分的论述来进行的价值评判,就民俗因子对《楚辞》审美价位的提升功能作价值认证。 基于以上论点,本文认为:《楚辞》民俗因子造就了《楚辞》才艺双馨的突出艺术特色,提升了文本的客体审美品位;玉壶冰心档次的内涵,实现了从民俗到文学、从文学到美学的意蕴扩张,提高了文本的主体审美价位;历久弥新衣被后代的屈子精神流布千年,始终激发着人们对于人格美的追求,又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