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视域下的托妮·莫里森小说研究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红箫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她通过自己奇幻的想象和充满象征的书写方式构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非裔黑人文学世界,呈现了美国非裔黑人被奴役、被压迫、肉体与灵魂都无处皈依的生存空间。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大量的《圣经》原型和古希腊神话原型,引人深思。本文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宏观上纵览托妮·莫里森的四部主要小说——《宠儿》《所罗门之歌》《秀拉》《最蓝的眼睛》,并在微观上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发掘其中的人物原型、意象原型及母题原型,并力究托妮·莫里森运用这些原型背后的深在价值。第一章从原型人物入手,分析并解读了其作品中取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原型与奥德修斯原型的人物与取自《圣经》中的替罪羊原型与耶稣原型的人物。第二章从原型意象的角度,分别撷取了以水、火、树为代表的自然意象和以蓝眼睛、飞人与飞行、姓名喻指为代表的人格化意象来阐释这些原型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第三章探讨了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原型母题,包括母爱与暴力并置,怨恨与复仇交织,死亡与再生轮转,在这些母题的背后,美国非裔黑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难一一得以呈现。第四章探究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原型之路及其深在价值,通过众多原型的运用与置换,可以窥见莫里森小说在汲取欧洲古典文化传统营养的同时也不断回归非洲黑人文化传统,并在批判美国非裔黑人现实境况的同时也力求寻找到救赎美国非裔黑人民族的精神良方。在原型批评的视域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呈现了美国非裔黑人在种族歧视与压迫下非人的生存空间、内部分裂的矛盾与身份迷失带来的巨大的心灵创伤。莫里森小说中众多原型的复现与重构引领人们走进传统,尤其是唤醒和重塑美国黑人对非洲古老历史与文化传统的集体记忆。她用她的作品提醒黑人民族不要割离自己与非洲文化的血肉联系,只有坚守清醒的价值判断,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并敢于在任何境遇下都为自己的民族呐喊和歌唱,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获得灵魂的独立与精神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