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郁烈
授予年度:200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问题是文艺理论的重要命题,是文艺理论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文艺基础理论建构必然要充分阐发的现实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关注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会有助于批评者充分挖掘作品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更有助于不同性别的读者提升自我、认知他人,对两性之间文明、和谐的交流起着不应忽视的作用。在我国文艺理论界,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问题长期被忽视,女性主义批评对读者接受理论的拓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在借鉴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研究等理论的学理基础上,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对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并结合女性阅读经验,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以期达到扩大作品内涵、丰富审美感知、促进两性和谐交流与对话的积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部分从界定重要概念、范畴入手,追溯有关本研究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阐述论题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方法,并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的产生:性别身份认同。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实质,进而就著名批评家戴锦华、陈晓明对个人化写作现象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为理论阐述提供个案支撑。 第二章,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内涵。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方式、意义。其次通过对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作家徐坤的批评文本《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的详析,为理论阐述进行个案论证。 第三章,通过对文学阅读中“性别越界认同现象的溯源与分析,得出“越界认同是解决文学阅读中性别差异的问题的可尝试路径的结论。 结语部分回应本文研究主旨,从辩证角度说明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