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湿阻气滞病机分析及疗效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陶夏平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病机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 脾虚湿阻气滞
摘 要: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的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伴或不伴食欲不振、喛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并缺乏可引起上述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罗马Ⅲ标准从病理生理和治疗角度出发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两个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症(EPS)。其中PDS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一项系统评价显示,FD的总患病率为11.5%-14.5%。据一项全球性研究,以上消化道症状为标准的FD患病率为23%-45%。由于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与研究对象不同,各国FD患病率差异较大。亚洲FD患病率为8%-23%。由此可见,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尽管现有研究证实其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但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亟待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并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特点和分析相关古代文献,探讨PDS脾虚湿阻气滞病机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并运用中药治疗PDS,进行临床验证和评价。方法:对符合中医脾虚湿阻气滞证候诊断标准及西医PDS诊断标准的30例PDS患者,分别观察食后腹胀、早饱、胃纳减少、喛气、烧心泛酸五种主要症状,均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水煎服,三铰后半小时温服,每次200m1,并嘱生活调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时填写观察表,通过症状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1周、2周、4周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0.00%、86.67%、96.67%。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2周、4周与治疗1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食后腹胀有效率100.00%、早饱有效率96.67%、胃纳减少有效率96.43%、喛气有效率100.00%、烧心泛酸有效率100.00%,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1.脾虚湿阻气滞是PDS的常见病机之一;2.通过对病机的分析,掌握其特点及演变规律,审机论治,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治疗脾虚湿阻气滞型PD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整体痊愈率23.33%,显效率56.67%,有效率16.67%,无效率3.33%;3.随着疗程的延长,食后腹胀、喛气与烧心泛酸在治疗早期得到改善,早饱与胃纳减少的有效率均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