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本雅明的“光晕”到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诗学探讨 收藏
从本雅明的“光晕”到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诗学探讨

从本雅明的“光晕”到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诗学探讨

作     者:张小迪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缪晓春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主      题:光晕 本雅明 救赎 革命 形式 艺术意志 机械生产弥赛亚 膜拜价值 神话时间 

摘      要:本雅明用“光晕这一概念来描述传统艺术。一旦将“光晕置于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大背景之下,就近于“形式的外显现象:呈现为综合感觉、并且有其“根源性、“自然性、“本质性的形而上学特征。传统艺术,从根源上说就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形式,是一种纵深的、将艺术之质料(material)聚合为整体的事物运行的“道理。“光晕则是这种道理的审美表征。在本雅明笔下,“光晕状态与机械复制技术之间的对立其实体现着古典之“自然与现代之“历史的对立。“光晕之“光在现象学意义上除了是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还是一种距离的、空间的体验。而正是视觉作为摄影术的感官基础,决定了摄影艺术的逻辑结构。 本雅明发现由复制技术生产出来的影像作为政治工具的消极意义:影像可称为革命者的传声筒,也可被极权者(革命者同时也可能是极权者)掌控。与其说大众组织、控制自身,不如说影像在其作为拜物教的话语体系之中控制了观众。在源自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社会机制中,“机械生产的循环时间,例如商品生产、工厂制度、经济危机的循环、时尚的可复制性等,取代了农耕时代“自然生产的神话的循环时间。钟表代替日月星辰改变了世界。虚假的循环时间实际上不过是生产体系的商品时间的消费性伪装。 本文试图通过以本雅明“光晕问题的讨论为基础,对一组摄影文本的进行比较分析,进入到中国当代影像诗学的可延展性探究中,以梳理影像艺术东方化过程中的诗化脉络,及其发展可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