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旅游社区多群体感知景观变化研究 ——以甘南郎木寺为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振斌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摘 要:过去20年,景观变化研究受到了国际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研究主要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景观变化及其效应,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湿地、城市边缘和乡村社区,为人类应对环境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现有的景观变化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忽视了景观变化的社会影响。事实上,随着物质景观的变化,相应的社会、文化景观乃至人的社会心理、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对景观变化社会效应的认识,是破解区域景观变化中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旅游业发展带动下,西部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处于快速变化中。伴随着这种变化,社区社会、文化景观也相应改变,社区社会心理、行为也受到影响。通过社区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可以认识这种影响;将社区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与客观景观变化进行对比,可以描述景观变化的社会效应。本文以郎木寺镇为研究区,采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研究区藏民、回民以及外来经营者三类人群进行采访。利用分层抽样法得到262份有效问卷后,通过质性分析方法提取受访者对社区景观变化的感知,得到含景观变化过程信息的感知点310个,含景观变化方向信息的感知点285个。最后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景观变化感知的空间特征,辅以景观变化感知与同一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对应分析,认识了物质景观变化与感知景观变化间的联系。以期丰富景观变化研究内容,为社区参与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为社区旅游规划理论创新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景观变化方向感知空间分析可知,整体上看,正向变化感知程度要远远大于负向变化感知程度。正向变化感知主要集中在郎木寺镇的正街、回民村以及赛赤寺周围。从人群内部对比得知,除外来经营者感知的正向变化程度与负向变化程度接近外,藏民与回民均是正向变化感知程度远远大于负向变化感知程度。正向变化感知的范围也大都集中在城镇核心地带,人群内部稍有不同。总之从感知的角度来看,旅游开发利大于弊。(2)从景观变化过程感知空间分析可知,住房环境改善、路况改善、旅游快速发展三种类目的感知程度较深,旅游开发后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城镇核心区域的住宅、回民村落以及藏民村落的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也证明了旅游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是特色丢失这一负向感知程度也很深,主要集中在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原来一些传统建筑都遭到了破坏,这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引起注意,要兼顾发展与保护共存。(3)通过不同人群景观变化过程感知对比分析可知,不同人群对于旅游开发的影响范围存在感知差异性。由于不同人群相关利益的不同,对周围景观变化的感知有着自己的认识,三类人群关于不同专题的感知范围差异性比较明显。(4)通过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变化感知的对应分析可知,三类人群感知的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大体一致,呈现出7种感知变化中很大一部分与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住宅用地转变为商服用地相对应,但其中又有细微差别。总体呈现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住宅用地转变为商服用地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体现了郎木寺镇旅游业和商业的联动发展,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