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无奈—北曲杂剧《华亭秋》创作阐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解玉峰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摘 要: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被俘入洛的陆机在第二年大赦之后回到华亭故里。无意仕途,隐居十载的陆机为了维系陆氏家族利益放弃隐居生活,不得已应诏为官。然而陆机坚持士大夫的气节,刚直不屈、高傲自负的性格,因此得罪权贵,招来怨恨。在维系家族利益的强烈意识下,陆机意识到与权贵的;中突难以达成维系家族利益的目的,无奈地走上“歧路——“攀附权责、游走权门,小心行事,但这些举动并没有消解权贵的怨恨。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成都王司马颖任命陆机为都督,率军征讨长沙王司马义。终因众将不听指挥遭遇兵败,权贵趁机进谗,陆机于军营被杀。以此为据作北曲杂剧《华亭秋》。全剧共分五个部分:楔子,自洛阳放归的陆机,在途中感慨东吴政权的灭亡乃是吴主引、皓无道,社稷衰微,老臣多逝,司马氏趁机攻伐所致,又感念晋武帝大赦,能够回到华亭故里。陆机思乡心切,快马加鞭,盼望与兄弟陆云早日相见,回忆童年之乐,抒发隐居闲适之情。第一折,无意于仕途的陆机隐居华亭故里,每日鹤犬相伴、游乐山水,温诗书、习书法,在感伤国恨家仇的无奈中欲延续家学传统。然而陆云辞官归乡,致使陆氏无人在朝为官,陆氏家族难以维持。陆机在为官、隐居两者之间徘徊难定,最终在陆云的劝说下,以家族利益为重,无奈地决定应诏为官。第二折,陆机、陆云入洛,拜访张华等朝廷权责。这时的陆机仍坚持自身士大夫的气节,高傲自负、刚直不屈,在张华府上与成都王宠臣卢志、名士潘岳发生冲突,不忍受到权贵的侮辱,得罪他们。后来出于家族利益考虑,陆机认识到若要在朝为官,不可与权贵为敌,无奈地游走权门,小心行事,向权贵低头。第三折,八王之乱发生,陆机蒙受代赵王伦拟定禅位诏书的冤屈,差点丧命,承蒙成都王搭救而幸免。此时欲振兴家族的陆机错误的认为司马颖是救世圣主,尽心辅佐司马颖,拒绝了陆云、张翰的隐退建议。当司马颖任命陆机为讨伐长沙王司马义的都督时,小心行事的陆机意识到众将不服,权贵怨恨,固辞都督之职。第四折,陆机固辞都督之职,成都王坚决不许,陆机怕再坚持下去会有首鼠两端、临阵逃避的流言,加速祸患的到来,因此勉强披挂出征。然而军中众将不服,孟超纵容属下抢掠百姓,不把陆机放在眼里,且写信给兄长孟玖诬告陆机谋反。此时恰遇陆机兵败,外加权贵趁机向成都王进谗诬告,终致军营被杀。北曲杂剧《华亭秋》的创作,以《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裴子语林》等典籍记载的史实为依据。本剧旨在通过归隐故里的陆机在家族利益的压力下,无奈地放弃隐居,应诏为官。为官后的陆机为家族利益考虑,又不得不放下士大夫的名节、高傲自负的性格,攀附权贵、小心行事。表现陆机在家族利益面前,无奈的在仕途游走,最终导致被杀的无奈的悲剧结局。《华亭秋》在结构体制方面依据北曲杂剧之体制,分为四折(四套曲)、一楔子,脚色分末净杂三类.在曲词的创作上以现存北曲杂剧常用宫调、曲牌为主,以《太和正音谱》为填词依据,以《中原音韵》为用韵规范。宾白部分较北曲杂剧增多,以便于保持全剧叙事的完整性。曲词部分则由陆机一人唱全部四套曲,以便于更深刻的表现陆机心理的变化与矛盾,突出陆机不得已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