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视角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以山西省X小学为例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冯光伟;李太荣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摘 要: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教育的和谐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状况如何,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发生着这样的变化,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和谐化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了解到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要素、特征以及预期目标。通过调查对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X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索发掘致使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不和谐的影响因素,加强全社会对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关注,进而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选择了一所城市近郊的农村小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主要跟进了一位教师及其所带班级的学生,并适当选择同年级不同学科以及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以作为调查数据的补充。在调查期间对学校领导、相关教师、学生等33人进行了访谈。深入课堂对该教师在其班级所讲授的32节课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班级的25名学生单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获得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在整体上体现出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然而在改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研究过程主要以课堂观察记录以及录音分析概括为主。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关系这三个维度对32节课进行了分析提炼,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概括为教师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工作热情降低与职业倦怠情绪增强、学生双基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少且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低这几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在考虑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师生关系三个维度的基础上,透过学校和社会这两个视角进行了补充,最终得出了五条影响因素,分别为:教师整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教师缺乏提升素质的机会和渠道;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学校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家校教育配合不密切。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研究最终总结出农村课堂教学改进的策略。首先,政府要重视农村小学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其次,地方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再次,教师作为和谐教育的实施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然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最后,开拓家校合作的工作思路,争取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顺利进行争得外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