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与游憩度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车生泉
授予年度:2012年
主 题:城市公园 植物群落 游憩度 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植物配置模式 杭州市
摘 要: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发挥景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游憩空间的营造是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核心目标。现有的设计理论体系中对植物群落的景观和生态方面研究较多,而植物配置与游憩功能综合研究缺乏。本课题以杭州市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构建群落使其游憩功能发挥最大功效进行研究。在了解植物群落结构及游憩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其关系量化模型,并构建优化模式,对实现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游憩功能及日后植物配置设计和园林城市建设有着科学的现实意义。 对杭州8个城市公园中的23个典型植物群落样地采用法瑞学派调查方法进行群落生态结构、景观结构、空间特征、游憩情况调研:(1)种子植物共143种,分属于63科114属。乔木占52.4%,灌木占24.5%,草本及藤本占23.1%,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值偏小,物种丰富度不够。(2)垂直空间上以乔灌草结构为主,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较高,柔质群落占主要优势。乔木盖度大多集中在2的级别,林下总盖度大多集中在1的级别。高度级主要分布在85m,径级主要集中分布在150cm。(3)根据群落空间将样本群落划分为开放草地型、封闭草地型、疏林草地型和冠下活动型四大类,其中开放草地型群落6个,封闭草地型4个,疏林草地型7个,冠下活动型6个。(4)不同空间类型的群落活动类型和游憩人数均有差异,疏林草地型的游憩活动类型和人数均最多。 利用基于RAGA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C)建立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游憩度评价体系,对其游憩度进行综合评价:(1)各指标中对游憩度影响较大的依次是:活动类型数,安全感,垂直结构,单位面积游憩人数,平面格局。(2)不同空间类型的植物群落中疏林草地型因其空间层次丰富、空间利用效率高而游憩度最高。(3)对各类群落进行评析,找出了目前群落构建中的优缺点,为各类游憩型群落模式构建提供了基础。在对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游憩度综合评价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群落结构与游憩度的量化关系:(1)筛选出平均胸径、群落质地,群落清晰度,群落边界,垂直层次、前后层次6个景观要素作为影响游憩度的主导因素建立群落景观结构与游憩度的多元数量化模型:Y=-2.127-0.025X-1 +0.027X-3+0.093X-4+0.071X-2+0.3275X-3+0.477X4-1-0.605X4-3+0.669X6-1+ 0.588 X6-2 +0.410 X7-1 + 0.634 X7-3+ 0.343X8-2+0.003X8-3。通过控制景观要素数量级,对群落从树龄管理、质地构建、群落边界和空间结构上提出具体优化建议。(2)通过计算覆盖度、围合度、空间宽高比(D/H)、面积4个空间结构指标值,及将空间私密度SD法量化值,拟合群落空间结构与私密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2.186X+2.184X -0.425X -0.001 X4- 1.756 ( R2 = 0.907),用该模型指导群落构建时的空间划分与控制。 在群落调研分析、游憩度评价、建模基础之上,对不同空间类型的植物群落从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空间划分等方面提出5个具体优化方案,并推荐出相应的游憩型群落植物配置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