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 收藏
《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

《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

作     者:邵会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薛海燕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茶花女》 汉译本 比较研究 

摘      要:《茶花女》是外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部动人之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翻译到中国来的外国文学作品,从1899年被林纾介绍到中国来以后,茶花女一直是中国读者非常喜爱的女性形象,因为她美丽、可爱,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甘愿牺牲自我,作为一个受人唾弃的妓女,她不但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而且也有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她爱憎分明,勇敢坚强,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形象丰满而动人,吸引着广大的中国读者对其一次次深入地解读和重塑。 不同时代对茶花女这一形象的解读是不完全一样的,不同的读者对茶花女的态度也不完全一致,但读者对茶花女是充满同情和喜欢的,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从林纾首次把茶花女介绍到中国以后至今110年间,《茶花女》的翻译一直未曾间断,可见读者对作品的需求是强烈的,所以无论是译者、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对这个异域女子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为她而感动,为她而掬一把热泪。 《茶花女》的版本很多,堪与《简·爱》、《傲慢与偏见》相媲美,《茶花女》在传入中国之初影响极大,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不胫走万本,严复曾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1林译那生动传神、极富形象化的语言使《茶花女》的第一部汉译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之后有译者尝试重新翻译该作,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出现在20世纪的中国,可谓精彩纷呈。 学者对《茶花女》的研究也是紧随其后,学者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女主人公的形象研究、主题及结构艺术研究、小说文本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林译小说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很少有论文对《茶花女》在不同时代的译本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方面给予对比研究,所以笔者试图在此方面做一些尝试。 本文对20世纪末至今的有关《茶花女》的研究论文做了较详细的综述,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茶花女》在不同时代的四个有代表性的汉译本进行比较,如林纾译本(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小说丛书)、夏康农译本(198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王振孙译本(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和郑克鲁译本(1996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就名称翻译、语体的选择和新词汇的创造、增补和改写、新型人物形象的重塑、翻译策略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力图对译本进行具体切实的对比研究,分析译本差异背后的文化变迁,同时考察中文译本与通行的英文译本之间的语言差异,思考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的方式。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其一,翻译文学作品不是简单的对文学作品所给予的语言转换,翻译主体与翻译对象之间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实现、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其二,过去的研究相对忽略了翻译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能动性;其三,比较文学经典作品不同语言的译本、同一语言的不同译本之间的差异,可以集中、系统地考察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共性(主要是文化共同性)和个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