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收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作     者:沈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元祥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主      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常态实施 有效性 问题 策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新课程“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形态,不仅给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及学生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课程实施能力,行政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是国家级课改实施区,2001年选取了十余所学校,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试点研究。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经验,为后期全面开设打下了基础。2004年,我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初步开设的情况进行了诊断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课程进入大面积常态化实施后,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在理念与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全面开课后,师资力量不足,相关的教研和培训工作力度不足;行政管理部门仍然沿用分科课程的管理及教师评价管理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少相应的政策制度的支撑;在学校课程实施层面,对全体参与的指导方式,自主的课程开发,开放的课堂环境,弹性课时的安排都有些无所适从;如何自主开发与设计课程,如何与其他教师协同指导,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等,都是一线执教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因此,将研究课题定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策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性的实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澄清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实施的特征、基本要求和意义入手,探讨了政策制度的支持如何为课程常态化实施提供保障,师资及培训如何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成为常态化实施的前提,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研指导机制,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强有力的推进,学校如何提高自身课程经营的能力,成为常态化实施的核心,如何培育教师的有效指导的能力,是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