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庄大春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慈利县 驱动力
摘 要:多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慈利县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先对慈利县2002年、2011年Landsat-TM5遥感影像和2015年Lansat8-OLI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解译,然后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和比较,获取了县域内2002年-2011年、2011年-2015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慈利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过程、动力机制及变化规律;并以DEM为主要数据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的梯度分布,分析了县域内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2年-2005年县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明显。总体特点是耕地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林地与建设用地为耕地的主要转出方向,转入源主要为林地;林地的转入源与转出源均为耕地;草地的转出方向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转入源为耕地;未利用地主要转出方向为耕地,转入源为水域。(2)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单一动态度变化趋势看,耕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林地增加趋势减少;草地呈减少趋势较为明显;水域减少趋势明显;建设用地面积的缓慢增长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3)2002年-2011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043%,2011年-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03%,前期与后期相较,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明显降低,表明前一阶段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变化更为强烈。(4)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分布指数与地形梯度成反比;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低等级地形梯度;林地主要分布中高等级地形梯度;草地主要分布在中等级地形梯度。(5)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驱动力因子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国家政策及科学技术进步。其中,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为人口数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等;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为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草地、水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为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未利用地的变化主要受经济与社会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