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地方性产业的社会建构 ——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 收藏
地方性产业的社会建构 ——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

地方性产业的社会建构 ——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

作     者:赵宽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汪和建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主      题:庆阳香包 礼物 商品化 产业化 社会建构 

摘      要:本文旨在运用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建构理论,并且融合社会史的视野,对一个地方性香包产业的社会建构过程进行研究。普遍存在于庆阳地区的香包,发端于农耕时代的小农家庭,是农家妇女针线技艺做成的手工品。而香包作为一种商品,可谓晚近庆阳地区最显著的文化市场发展特征之一,也是理解香包刺绣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本土性的手工品现代变迁的关键钥匙。心灵手巧、手艺精湛的农村妇女手工业者,四处联络与构建生产与销售网络的女强人,在外部市场力量进入的影响下,将香包刺绣从寻常当地百姓家带入了商品经济的大潮。原本作为乡村社会礼物,在节庆喜事时候联结乡村社会关系的香包成为一种买卖的商品,促成香包经济的兴起。当地政府将业已有所发展的香包经济纳入到政府行政的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化建构,逐渐形成一个地方性特色的香包产业,并且搭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不断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从传统家庭手工品到地方性特色产业,庆阳香包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历程?当地是如何一步步建构起香包的产业化?这一过程包含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起关键作用的力量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的思考起点和研究目标。本文选择从社会建构分析视角出发,以格兰诺维特的“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理论为基本视角,即(1)“现实的社会构建(2)来自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发展观念;以及(3)“社会网络概念。假设香包这个地方性产业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礼物性阶段、商品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而各个发展阶段对应的主导力量分别为社会建构理论的三个部分,即“现实的社会建构、社会网络、路径依赖发展(政府、组织、制度、技术、市场、文化等作用)。在此研究框架下,本文提出并在对庆阳香包产业化过程的经验研究分析中,验证了具体如下假设:(1)作为礼物性流动的传统手工品香包,由于其本身的表意性与工具性特征,这一隐含的商品化逻辑使其具有朝着商品化方向转化的可能。(2)随着外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力量的进入,香包的商品化阶段经历了从“个体性生产到“网络型生产的转变,促成了地方性产业的商品化和市场机制的形成,香包经济兴起。(3)当地政府出于自身经济、政治需求和利益的双重考量,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改造,塑造了香包产业和市场,从而使得市场中的参与者能够持续地把香包经济再生产出来,实现市场规模和格局的稳定。新经济社会学对市场的嵌入性分析,增进了我们对一个真实市场的微观建构与运行的过程及其可能的社会条件的认知,但其限制在于过度强调结构因素而忽视行动的主观意义及其过程,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工具。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将社会建构理论的静态分析框架,运用到香包的产业化过程当中,得以对市场行动者的互动形式与过程进行动态分析,解释各利益主体如何能建构出一种稳定的产业化形式,探寻—种将市场实践的过程研究与制度建构相融合的方法与理论框架。本文对现实的指导性,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和技艺,如何在产业化发展中更好的保留和传承的启示和借鉴上,更体现在对庆阳香包这个地方性产业的形成过程、在产业化各阶段的主导性力量、对香包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如何突破“路径依赖发展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回答。并且最后指出了,庆阳香包未来的产业化方向和主导力量,在于向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因素的转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