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CT引导下125I粒子和5-Fu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 收藏
CT引导下125I粒子和5-Fu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

CT引导下125I粒子和5-Fu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

作     者:赵晓阳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天晓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医学] 

主      题:头颈部恶性肿瘤 125I粒子 5-Fu粒子 CT引导 

摘      要:背景和目的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第六大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口腔颌面部毁容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的年发病率达到15.22/10万,虽然个体化发病情况差异较大,但都具有高侵袭、高复发、高死亡、高致残和高花费等五大特点。虽然部分早期患者能够通过单纯外科手术切除或外放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高达三分之二的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伴有淋巴结转移,侵犯周围重要组织,使得手术切除和传统外放射治疗难度增大。并且经过彻底治疗的患者当中仍有30%-40%的患者短期内即可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复发和转移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最大障碍。 对于这些晚期或复发或转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挽救性手术切除、再放疗等取得的效果较差,另外虽然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但是传统外放疗和静脉化疗两者本身的限制性和副作用并没有改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肿瘤治疗的评价在追求生存期延长的同时,患者器官功能的保留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病患的同时,把治疗过程本身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仍然值得思考。 本研究即采用微创穿刺技术,借鉴组织内近距离放疗和间质化疗的概念,对一部分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行CT引导下单独125I粒子植入或125I粒子联合5-Fu粒子植入的治疗,并对治疗后的临床特征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此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以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经粒子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CT引导下同时植入125I粒子和5-Fu粒子,B组为CT引导下单独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临床数据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局部疗效、疼痛缓解程度、Karnofsky功能状态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生存期,做出生存曲线。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描述数据采用平均值或中位数表示,比较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等进行。 结果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病例32例。其中A组15例,含原发性肿瘤0例,外科手术或外放疗后复发肿瘤9例(舌根癌2例,上颌窦癌2例,牙龈癌2例,泪腺癌2例,上颌骨肉瘤1例),颈部转移瘤6例(喉癌2例,舌根癌1例,乳腺癌1例,肺癌1例,食管癌1例);B组17例,含原发性肿瘤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颞下窝纤维瘤1例,鼻根部皮肤鳞癌1例),外科手术或外放疗后复发肿瘤9例(鼻咽癌2例,牙龈癌2例,眶内脂肪肉瘤1例,甲状腺乳头癌1例,口咽癌1例,外耳道鳞癌1例,颊部粘膜癌1例),颈部转移瘤5例(食管癌2例,喉癌1例,肝癌1例,乳腺癌1例)。所有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在CT引导下植入粒子,手术操作成功率100%。 参考RECIST Version1.1标准,A组肿瘤病灶治疗后1、2、6个月的局部有效率分别为60.0%(9例)、80.0%(12例)、80.0%(12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15例)、100%(15例)、86.7%(13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肿瘤病灶治疗后1、2、6个月的局部有效率分别为23.5%(4例)、64.7%(11例)、70.6%(12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17例),94.1%(16例),70.6%(14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个月A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根据VAS评分标准,A组控制疼痛的有效率为81.8%,B组为88.2%,两组均对疼痛缓解有较好的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 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治疗后2个月A组80分以上患者比例由53.3%提升至80.0%(P=0.021),B组由70.6%提升至88.2%(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CTCAE(v4.02:2009/9/5)制定的标准,随访期间A、B两组病例均未出现3级及3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同时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重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重要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 随访截止至2013年12月,A组患者生存期5-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95%CI:8.183-27.817),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3.3%;B组患者生存期5-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95%CI:12.800-17.200),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4.7%、23.5%。行Log Rank检验,卡方值0.292,P值0.589,A、B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