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本科人才供给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An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Pedagogy Professionals Supply to Social Demand——Tak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郝文武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摘 要: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只有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而教育对于社会人才的供给必须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实是对人类自身中所包含的劳动力的需求。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供给理论的角度出发,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分析教育学专业人才在量和质两方面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总结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缘起,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科人才的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双赢。本文以2005-2010届的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教学计划,并对这几届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从质和量两方面能够得出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 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初次流向情况.分析了就业、待业、升学的情况,从年份、行业、地域三方面对毕业生的流向进行了分析。因为就业能够在量上说明人才的供给,同时也能够说明社会的需求:其次根据教学计划分析了现行教育学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从职业资格的方面分析了社会对于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第三部分首先从就业、待业的相关性和效用论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剩余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人才在行业和地域的流向构成比.对其进行卡方检验,得出现行社会对于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处在一个相对稳定且需求数量较少的时期。最后根据问卷调查,从从业状况、学校培养方式和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三方面,分析现行从业的教育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对于自身社会适应性的认知。 第四部分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展教育学专业的策略,主要包括控制培养数量、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其他学科基础的教育和提高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科发展和人才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更进一步的适应社会的需求,相应的人才就业问题就自然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