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应用改良TLIF、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照研究 收藏
应用改良TLIF、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照研究

应用改良TLIF、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照研究

作     者:仇胥斌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亮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MPLIF PLIF 

摘      要:一、研究目的 回顾性研究改良后路腰椎间融合术(modifi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P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两种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4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PLIF(23例)、改良PLIF(20例)进行手术治疗;男15例,女28例,年龄51-75岁,平均64.2岁;共融合57个节段,其中单节段狭窄31例,两节段狭窄10例,三节段狭窄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位X线、CT及MRI检查。术后进行随访,共手术43例,其中43例均获随访,分别于术后一周、一月、三月、一年、二年进行随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并发症数,并计算其发生率;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根据Roberts等椎间隙分级法评价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并采用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 三、研究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间融合率见Tab.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LIF组明显高于改良PLIF组(P0.05);椎体间融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硬膜撕裂4例,改良PLIF组1例,PLIF组3例,术中均予以无创丝线缝合或局部覆盖人工硬脊膜及自体肌肉组织覆盖修补,术后切口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仍残留或新出现明显神经根症状者3例,改良PLIF组l例,表现为短期内术后下肢症状加重,经3-5天消肿治疗后症状消退;PLIF组2例,起初表现同上,经2周左右消肿镇痛等治疗后缓解不明显。并发症总计:改良PLIF组1例;PLIF组5例。围手术期改良PLIF组、P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1.7%(P0.05)。术后患者内固定情况良好,均无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改良PLIF组手术时间109±17min,术中出血量390±53.5m1,融合率89.3%;PLIF组手术时间143±21min,术中出血量680±42.4m1,融合率87.1%;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1周改良PLIF组、PLIF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0.0%、82.6%(P0.05)。改良PLIF组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7.2±1.36、2.1±0.91、(73.5±5.6)%,ODI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55.3±5.8、11.9±1.7、(78.3±7.8)%;PLIF组VA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7.1±1.53、2.2±1.11、(69.5±7.3)%,ODI评分术前、末次随访、改善率分别是53.3±4.7、12.1±2.6、(75.6±7.3)%;两组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椎间隙高度,改良PLIF组术前、末次随访分别是0.80±0.91、1.26±0.43(P0.05);PLIF组术前、末次随访分别是0.77±0.90、1.25±0.58(P0.05)。 四、研究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改良PLIF安全有效,对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的减压彻底。PLIF对中央椎管的减压更为彻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了解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二者都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较理想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