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尺度遥感的科尔沁沙地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辨识研究 收藏
基于多尺度遥感的科尔沁沙地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辨识研究

基于多尺度遥感的科尔沁沙地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辨识研究

作     者:魏丰良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廷玺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科尔沁沙地 空间格局 信息熵 水文气象因子 相关系数 光谱特性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植被覆盖变异性大,明晰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进一步确定其时空变异性和水文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我国北部荒漠化典型地区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数据和Aster数据,提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结合信息熵理论,在典型研究区尺度上分析了研究区SAVI时空变异性,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明确研究区内植被空间格局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及其与降雨量、气温之间的响应关系。整体上,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东部好于西部,南部好于北部。植被覆盖时空变异性在时间上以2000年最大,2005年最小;空间上以研究区西部南缘最大,东部南缘最小。降雨量、气温均与SAVI呈正相关,其中降雨对于SAVI的影响较大。在重点研究区尺度上通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和地下水位、潜在蒸散量、土壤表层含水率(0-30cm)、日照时数、地温(0-30cm)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以得出地下水位对于植被生长的滞后期大约在2-4周;潜在蒸散量,其与植被生长几乎同步,滞后期不明显:土壤表层含水量为2周左右;日照时数为40天左右;地温为35天左右。最后利用地物光谱仪(ASD)对重点研究区内不同植被枯萎期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量,将不同植被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巴嘎蒿、麻黄、黄柳和小叶锦鸡儿四种植被表现出相同的植被光谱特性:在波长约500nm的地方出现吸收波谷:在可见光的550nm处出现较小的反射峰;在680nm附近出现明显的吸收波谷,接下来在700-750nm之间出现峰值,反射率不同程度的剧增,在光谱研究中称之为植被“红边。而其余10种植被由于季节的原因,导致植物本身叶绿素含量散失,已经枯黄,并没有表现出正常植被的光谱特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