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上的日子—一项关于山城棒棒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燕清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社会学人类学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很多学者们针对贫富差距、社会排斥等社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底层以及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研究得以受到重视。乔健先生提出了重要概念“底边阶级和“底边社会,他主张从底层阶级来看这个社会,主张关注那些从事“贱业的底层群体,例如杂技艺人,剃头匠,厨师等人群,通常人们认为这类群体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棒棒群体可谓是山城重庆的一大特色,他们无论从工资水平还是社会声望都处于职业等级的底端,被人们看成是社会的底边人士。改革开放后,重庆,四川等地的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山城重庆,作为农民进城务工大潮中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一支大军,棒棒们担负起城里人不愿干的脏,累,差活,他们以竹棒和绳索以及小型推车为劳动工具,在重庆市区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凭体力赚钱。本研究是基于2014年4月、7月至8月在重庆市朝天门大型批发市场、三峡广场以及石桥铺等三个地方关于棒棒群体的田野调研后得出的研究思路和主题。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棒棒群体中存在着的隐形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网络,棒棒群体按照他们约定的“行规或“规矩来维系整个群体的发展,在选择做棒棒的这条路上,他们无奈中含有辛酸,自信且有骨气,每个人攻于算计但是彼此之间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凝聚力,他们有着共同的情感——“我们皆同在其中,彼此间共同协作解决各种问题和麻烦。作为体力劳动者,棒棒们靠身体劳动、打架等,一切都围绕着身体,谈价钱的背后其实也是在谈身体,货物的重量和价钱相关,它的价格是用身体衡量出来的,劳动的场所地盘也是用身体捍卫的,身体既是物质性客体又是赚钱的商品,他们每天上演着不同的身体展演。本研究通过参与观察,访谈等田野工作方法从棒棒如何形成,如何工作,如何解决问题入手,围绕棒棒意识以及身体等几方面来关注棒棒群体的日常生活,对棒棒行为进行深描,探寻他们在中国城乡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个体如何在陌生的城市建立“归属感和主体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社会互动构建起自己的关系网,把他们所说的与所做的进行对比,并对他们的具体行为进行解释,尽可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客观的记载他们的言行、想法、绘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试图呈现出他们完整的生活状态,以此来研究个体和群体在适应城市的过程中构建的独立社会组织模式,区域网络组织等,诱导人们重新去认识所谓“穷人、“农民工以及“底边人士等群体。棒棒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单调乏味并且需要很大的力气,同时薪酬很低,在这种工作中他们甚至得不到地位和尊重,被人瞧不起,而且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提升的机会,但他们从一项他人没有赋予某种社会价值的工作中得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和尊严,并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着!那么,当前的尝试,其目的不是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考察这一群人从而直接得出关于所谓的底层人群生活的一般化结论,而是检视这个微小群体,试图了解所见所闻的意义,并为他们的行为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