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碳排放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A Study of Effects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on Carbon Emiss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昌南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摘 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之最,面临着国内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国际社会要求我国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关,与我国的经济结构有待优化、环境规制力度有待加强,与我国的“高碳能源消费模式有关,更与目前国家之间投资和贸易引起的产业转移有关联。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外开放程度高,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重要区域。目前系统地分析我国省际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所产生效应的研究还鲜有涉足,中国承接产业转移在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是否同时带来了区域环境的恶化,人们提高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以往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雁行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污染避难所假说等为理论基础,侧重于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作用,但也可能存在忽略了其他途径影响碳排放的可能性,为了能更全面的考察东道国碳排放的外因和影响机制,经过比较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会计核算和统计,探寻我国各省承接来自国外的产业转移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承接产业转移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在梳理回顾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国际分工新格局下接收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的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现状、中国碳排放现状和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结构效应和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技术效应的现状进行统计核算、系统分析和现实考量。再次从全国角度,选取2001年至2010年全国30个省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以碳排放作为因变量,以国际产业转移、国内投资等变量作为自变量,GDP、工业化水平、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国际产业转移为“污染转移的观点在我国成立。接着从区域角度,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依据hausman检验分别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用PCSE模型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国际产业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并且不同的区域表现不同的特征。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降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碳排放的一系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