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浅析清初盐业规制及其弊端 ... 收藏
浅析清初盐业规制及其弊端 ——以两淮...

浅析清初盐业规制及其弊端 ——以两淮盐引案为视角

作     者:张娅静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胜渝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盐引 两淮盐商 官督商销 重农抑商 惩贪 

摘      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素来重农抑商,对商人阶级持打压态度。而自宋代开始,国家用“盐引来实现对盐务生产及经营的垄断,这就给了盐商依附国家公权力的契机,依附于官府,凭借盐引从国家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中分一杯羹。清初政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对历代相沿的经济法律做了变革,尤其是清初政府对盐政尤为重视,蠲免明崇祯时期所加派的“新饷、“练饷以及其他杂项银两,同时对旧税额亦仍免三分之一税,实行轻税,迅速疏通因战争所造成的盐业壅滞、萎缩;同时革除明末乃至清初各级官吏勒索、扰商的弊政,实行“恤商裕盐的政策。在这一政策鼓励下,清初盐业迅速恢复,发展迅速,两淮盐商更成为商人阶层中的奇葩,极尽奢侈,辉煌至极,为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及统治阶级的额外开支贡献了大量财力。其风光一时,无人能及。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盐商借助公权力垄断盐业的生产经营而得以飞黄腾达,其衰败也和官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卢见曾任职期间,对促进两淮盐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其依据当时的潜规则,效仿前任盐运使的惯例提取少许引银预留,作为官商奢侈消费的储备,此行为也并不为过。奈何继任盐运使尤拔世索贿不成,恼羞成怒,愤而上奏。加上乾隆隐隐认为两淮盐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其封建统治有所威胁,于是严令彻查,被牵涉的商贾官员不计其数。虽然最后乾隆考虑到为了保证不影响食盐供应,进而直接减少国库来源而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但是两淮盐业依然无可避免地遭受重创,由此转向衰败。 清代统治者提倡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重典治吏,其主体导向又是针对握有权柄的政府高级官吏的不法犯罪,曾给大清王朝带来过短暂的吏治清明,甚至出现过“康乾盛世的繁荣,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痼疾,自清朝的中后期,吏治极其松弛,赃官污吏嚣恶,八旗子弟横行,还有最高统治阶层的昏庸腐朽,不去触动封建制度的深层,仅靠惩治几个不法官吏,妄想改变国家的命运,确已无济于事。本案及类似案件的发生,也正是当时条件、制度下国家行政体制及社会运行机能上存在的弊端的暴露。 官员本不信任商人,商人又生来惧怕官府。官督商销始终缺乏明确的制度上的总体规划。两淮盐引案后,大盐商们因失去官府的庇护,失去对盐业的垄断而走向没落;中小盐商因官商督办、官运商销模式本身的诟病而相继破产。清政府本试图通过对社会诸如盐、茶等商品实行官商专卖,控制商业市场、限制商品经济发展,同时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而两淮盐业本是清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盐政亏空了中央财政,所以清政府的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